心系居民奉献真情

——记明山区东兴街道办事处院校社区居民王瑞菊 

王瑞菊现年75岁,退休后一直担任院校社区第一党支部书记。多年来,她退休不褪色,时刻以一个优秀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恪尽职守,竭诚奉献,辛勤工作,像一支慢慢燃烧的蜡烛,在默默的牺牲自己,不停地为社区建设释放着光和热。

结对帮扶,共度难关

2010年院校社区党委开始实施“五卡”责任制,第一支部以“五卡”责任制为平台,号召每名党员联系一户贫困家庭或孤寡老人,对他们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张扬清本人下肢残疾,自己的双胞胎孩子中,儿子是一个脑瘫病人,女儿正在上学,爱人是家里唯一支柱,既要照顾生活不便的他、还要照顾上学的女儿,生活的艰难程度可想而知。活动开展后,王瑞菊主动与张扬清家结成帮扶对子,帮助分担家庭重任。她说:“我家虽然条件也不好,但我年纪大了用钱的地方少,我就尽我最大能力帮助他们”张扬清的爱人由于特别忙,没有时间去菜市场买菜,王瑞菊就把平时买菜的活都揽了下过来,还自掏腰包为张家买些日常生活用品,且一直未曾间断过。

除此之外,还帮助他家做家务,经常到他家与他聊天,拉家常,让他们一家人不会感到寂寞。在王瑞菊的带动下,社区许多好心人也主动来帮助这个特殊家庭,使他们家感到格外的温暖,一家人逢人就说:“社区居委会关心我,一支部书记亲自照顾我、帮助我,说实话,真的很感谢政府和社会!这些年来,丈夫身体残疾,我的儿子也残疾,女儿还上学,一家人靠低保金维持生活,多亏王姨的及时相助,才帮我们解决了燃眉之急,使我对生活依然充满希望。我相信咱家的日子也会越来越好的”。

他人有难,援手相助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王瑞菊就如同一名热心志愿者,每每发现身边人有困难时,都会及时伸出援助之手。

居民李永朝家是个特殊家庭,80多岁的老父亲患脑血栓卧床不起,他自己下肢双残,腿脚不灵便,媳妇是个智障人,儿子李德志患有二级智障残疾。孩子虽然有毛病,但却是全家人的希望。去年冬天,不知什么原因突然走丢了。得到李永朝的求助后,王瑞菊第一时间召集居民,走街串巷四处寻找,直到凌晨1点才回到家中。第二天一大早,她和社区主任又找到本溪广播电台的谢台长,借助交通台循环刊播寻人启事。与此同时,王瑞菊还自费印刷了大量传单四处散发。回到社区后,王瑞菊与邻居们轮番守候在李家,不停做疏导劝慰工作。直到走失后的第四天,辽宁电视台第一时间栏目组来本溪采访,记者让李永朝对着镜头呼唤儿子。节目播出后,沈阳救助站与辽宁电视台及时取得联系,孩子才被安全送回来。孩子到家时,四、五百居民把李家围得水泄不通,人群中有激动得流泪的,有热烈鼓掌的,还有放鞭炮庆祝的。

社区里的小邵希平时总是一副天真灿烂的模样,可最近几天总显得忧心忡忡。王瑞菊到小邵希家一打听,得知小邵希的父亲得了脑梗塞,父母二人原本就靠打临工养家糊口,现如今,本不富裕的家庭还要承担高额的医疗费用,整个家庭顿时变得压抑起来。王瑞菊当即向邵希妈妈介绍了社区无业人员的医保政策,并把她带到社区找到医保员办理了医保手续,使小邵希的父亲及时享受到了政府医保政策带来的实惠,得到更好的医疗救助,帮助小邵希家消除了后顾之忧。

奉献社区,发挥余热

在平时社区活动中,王瑞菊总是以一个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处处想着集体和他人,起到了模范带头作用。

矿建5号楼,由于该楼在始建时自来水管道没有埋在地下,而是裸露本钢矿建车队的车库里,车库内没有供暖设施,一到冬天就上冻,最严重的一次是去年冬天,整个管道被冻裂,导致该楼20多户居民没有水吃。为了保证今后不再发生类似事件,她联合热心居民多次与相关部门协调沟通,终于为该栋楼的自来水管做了保温处理,确保居民正常用水。针对楼院内的小开荒现象,王瑞菊组织党员和青年自愿者成立了“绿化小组”,种植了100多颗树苗和大量绿地、鲜花。绿化小组还将种植的树苗进行认领,专门负责浇水、除草、剪枝、喷药。除此之外,还定期对楼道里的小招贴、小广告进行清理,极大地改善了居民居住环境。

在暑假期间,王瑞菊组织社区中小学生开展了“绿色暑期”活动、讲革命传统故事、法制讲座、交通安全讲座等一系列的活动。通过教育,许多祖辈们走出了隔代教育的误区,不再像过去那样地溺爱孙辈,把对孙辈的爱控制在一个合理范围内,做到爱中有教,管教结合。

每当受到大家的称赞时,王瑞菊总是谦虚的说:“我今年已是七旬的老人,虽不能为社会做大的贡献,但我可以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这真的不算啥”。这就是一个“好人”的高尚情怀,事迹虽然算不上惊天动地,但却时时感染着身边的每一位群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