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爱是一种神奇的力量


——记明山区高台子镇平安岭村村民李丽萍

母亲的责任不在于给于孩子生命,重要的是如何培养呵护孩子,这位母亲来自农村,她没有轰轰烈烈的伟业,也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但她有一颗炽热的心,燃烧着光和热,用她细心、爱心和恒心使一个患脑瘫的女儿健康成长。她叫李丽萍,45岁,中共党员,现任高台子镇平安岭村妇代会主任,多年以来,她没有辜负党的培养和相亲们得信任,对工作精益求精,勤奋能干,凡是都追求完美,她所分担的各项工作都获得了上级领导的好评,从外观看谁也想象不到她有一个患脑瘫的女儿,生活是那样的艰辛。

不幸来临,她没有放弃

20年前,李丽萍家迎来了一个新的小生命,夫妻俩给这个宝贝起名叫园荣。在一家人憧憬了未来的美好生活时,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小园荣三周岁了还不能独立站稳,五周岁还不能独立行走,说话口语不清。李丽萍带着女儿走遍了省内的各大医院,四处求医问药,经专家诊断,女儿患的是脑瘫。目前我国对脑瘫患者还没有特别明显的治疗方法,唯一的康复办法就是肢体功能训练,肢体按摩,促进血液血热循环,避免肌肉萎缩,但这需要一定的耐心和毅力。可想而知,这样的诊断结果对一个母亲的来说是什么样的心情。

李丽萍的丈夫除了种地,每年还在农闲时外出打些零工,两口子辛辛苦苦一年下来,也不过只有微薄的收入,根本无法送小园荣到大城市医治。邻居亲朋也都劝她放弃吧,趁年轻再生一个孩子,可是她却说:“孩子是无辜的,我相信她一定能向正常人一样生活,如果我再要一个孩子,就无法把全部的爱给她,所以我这一辈子就只要这一个女儿。”她没有选择再生育,并把全部精力投在为女儿康复上。丈夫将里里外外的活计一人扛在肩上,这使李丽萍能付出更多的精力,全身心投入在女儿身上。她不敢奢望女儿成才,她决心把女儿培养成有用之才,尽最大的努力帮助女儿康复,尽最大的努力缩短女儿与健康儿童之间的差距,最大限度地发挥女儿自身的残余功能,从而来减轻孩子的自卑感,减轻家庭和社会的负担。

不畏艰难,帮助女儿康复

帮助女儿康复是艰苦而漫长的,听说腿部按摩可以帮助脑瘫儿康复,不管多忙多累她都坚持给女儿做按摩,和女儿一起锻炼,帮女儿康复。虽然找不准穴位,但可以促进血液循环,避免肌肉萎缩,每天如此,从未间断过。这样形成了规律,女儿自己每天也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肢体运动。由于怕自己按摩的动作不够专业,李丽萍又特别花钱去和按摩师学习,怕自己忘了按摩动作,她就用笔画出了按摩师的一系列康复按摩动作,回家再按图给女儿按摩。

为了锻炼女儿的肢体协调能力,李丽萍每天晚上都带子着女儿跳大绳、踢键子。小园荣左手手指屈指困难,李丽萍就搬来一盆玉米粒,让女儿用左手捻起玉米粒,一粒一粒地拿起来放到另一个盆里。怕女儿无聊,她又找来图画书,和女儿一起,用玉米粒照着图画摆出各种图型。

初见成效,女儿健康成长

随着女儿的成长,她制做了不同阶段不同类型的康复器具,器具虽然简单,却很实用,促进了女儿锻炼的情趣。与此同时,她还注重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用音乐协助女儿康复,效果非常好。她的女儿从小对音乐感兴趣,可是一个身为农民家庭的家长,根本就不懂音乐,也没有条件为孩子请音乐老师,她只好买了一台VCD和一些光碟,抽时间和孩子一起听、一起看,用音乐伴奏来做肢体运动,按音乐的节奏练走路,寓教于乐,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既激发了孩子康复锻炼的积极性,又提高了孩子的口语表达能力,促进了体、智、德、美、劳的全面开发。在中学的一次校园歌手大奖赛中,小园荣获得了三等奖的好成绩。

她十几年如一日,从未间断过对女儿的康复,要学习、要工作、要生活、又要陪女儿做康复按训练,她的生活经历要比常人付出几倍的艰辛,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她的精心培养呵护下,患脑瘫的女儿,已经长成一位亭亭玉立的少女。20岁的赵园荣不论是说话还是走路,看起来都与正常人无异。如今,即将从沈阳中医药学院康复专业毕业的她,正在本溪市残疾人康复中心实习,正如她的母亲用持之以恒的爱给她带来康复一样,她也将把她的爱和关怀倾注在其他需要康复帮助的脑瘫儿身上。

十几年过去了,如今李丽萍已经45岁了。在她的精心呵护下,小圆荣已经长成了亭亭玉立的少女,即将从一所医学院毕业,从事残疾人康复训练工作。李丽萍说,她要用持之以恒的爱和关注倾注在那些需要帮助的脑瘫患儿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