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爱”为孤儿托起飞翔的翅膀

——记平山区工人街道办事处和平社区主任于桂芬

几天前,平山区工人街道办事处和平社区主任于桂芬接到女儿孙铭梧打来的电话:“妈妈,我已经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从今以后,我要更好地用知识和爱心回馈社会。”听到女儿充满激情的话语,于桂芬激动得流下了眼泪。于桂芬并不是孙铭梧的亲生母亲,然而,她却无私地给予了这个孤儿一份母爱亲情,风风雨雨中演绎出一段人间大爱,被人们广为传颂。

照顾可怜孤儿,她无怨无悔

2001年7月的一天,有人找到工人社区主任于桂芬说:“你们社区居民孙玉华病了,有些事情要找社区领导帮忙。”这样,于桂芬就和同事一起来到医院看望孙玉华。孙玉华原本是本钢二铁厂工程师,患有骨癌,在生命弥留之际,最放心不下的就是女儿孙铭梧,希望社区出面照顾她的女儿。

孙玉华带着无尽的牵挂,走完了她62岁的人生路程。厂里和社区共同出面安排完后事,大家坐下来一起研究孩子的事情。于桂芬可彻底犯了愁,虽然向孙玉华做了保证,可孩子泪眼婆娑地背着书包坐在那里,于桂芬觉得阵阵心酸。当时住房条件宽裕的不多,只有我家条件还行,三居室,儿子不在家,就这么着,考虑来考虑去,于桂芬临时做了个决定。当于桂芬拉过小铭梧在怀中时,一句话脱口而出:“你和阿姨回家好吗?”就是这样一句话,让于桂芬和小铭梧的人生发生了改变。

于桂芬的丈夫蒙建邦失业,儿子在日本留学,家里虽然不富裕,但生活幸福温馨。起初,于桂芬没想过收养孙铭梧,一来是经济不宽裕,二来也不符合政策规定的收养条件。可是半年后,当民政局的工作人员要将小铭梧送走时,于桂芬却怎么也舍不得,她想继续照顾这个可怜的孤儿。

小铭梧来到于桂芬家的第二个春节,于桂芬和丈夫早早地为小铭梧从里到外买好了新衣服。于桂芬清楚地记得那个除夕的晚上,小铭梧欢欢喜喜地换上新衣服,突然走到于桂芬和蒙建邦身前跪了下去,规规矩矩磕了一个头,说:“爸爸妈妈过年好。”霎时,于桂芬愣在那里,丈夫蒙建邦却很快反应过来,一把把铭梧拉到怀里,高兴地说:“好!好!好女儿快起来,爸妈给红包!”于桂芬高兴得落了泪。

一晃小铭梧上了初三,孩子很懂事,学习也很刻苦。那段时间,每天晚上6点,于桂芬和丈夫都要给女儿送饭,10点还要接女儿回家,忙忙碌碌,起早贪黑。很多人不理解她这么做到底图啥,于桂芬说:“谁家都有孩子,既然我看见了这个可怜的孩子,就说明她和我有缘,我只希望自己这个八竿子打不着的妈能给一个家,一些温暖,让她知道自己有妈疼。”

女儿学习刻苦不用操心,做人也得明白事理。于桂芬说:“我看见她做不对就说,不护短,但从不打骂,讲道理就行。”一次,于桂芬和女儿上街,见到邻居招呼他们,女儿没吱声就走过去了。于桂芬马上停下来,让女儿回去叫邻居一声“舅”,说声“对不起”,开始女儿不以为然,看到妈妈较了真,才回身去道歉。从那以后,小铭梧见了熟悉的人,主动打招呼,接人待物很注意礼貌。

2002年8月,丈夫蒙建邦因脑梗住进了医院,于桂芬有些不知所措。小铭梧却像个小大人似的,照顾起病人比于桂芬还在行。懂事的小铭梧每天把家里收拾得干干净净,晚上还陪着于桂芬到医院照顾爸爸,看着忙进忙出的小铭梧,于桂芬体会到来自女儿的帮助,不禁感叹:有女儿真好!

扛起家庭重担,终把女儿培育成才

2007 年9 月,丈夫蒙建邦生活完全不能自理,于桂芬全心全意地伺候,已经考上市一中的孙铭梧见爸爸妈妈如此艰难,产生了辍学的念头。于桂芬说什么也不同意,她说:“孩子,你考上大学,才是对爸妈最大的安慰。” 2007年,于桂芬经历了人生最痛苦的事——丈夫离开了人世,那段时间于桂芬很悲伤,整个人的情绪近乎到了崩溃的边缘,躺在床上不吃不喝。孙铭梧天天放学后买菜、洗衣、做饭,陪妈妈聊天,整整两个月,于桂芬才慢慢从痛苦中走了出来。

2009年,孙铭梧接到了贵州大学的录取通知书,母女俩喜极而泣。然而,每年逾万元的学习费用使这个风雨之后的家庭难堪重负。于桂芬一面为女儿感到骄傲,一面又为经济问题感到焦虑。万难之下,于桂芬找到市总工会请求帮助,总工会决定特事特办。看着孩子的学费有了着落,于桂芬的心也踏实了。街坊四邻、亲戚朋友得知孙铭梧考上大学,都自发地来祝贺,给孩子凑上一些路费。

进入大学后,孙铭梧很快担任了学生会主席,在大学提供的助学岗位打工。她看到许多同学家境比自己还困难,有的同学连褥子都买不起,床上只铺一个床单,她就把自己的褥子送给同学。因成绩优异,孙铭梧每学期都能获得奖学金。在假期里,她加入了志愿支教的队伍。

于桂芬曾经说过,是小铭梧让她的生活有了希望、有了奔头,她不求小铭梧将来对自己有多大回报,她只希望小铭梧将来能做个对社会有用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