架起生命之桥的“神投手”

——记市消防支队特勤中队中队长助理刘元凯

150米的距离,垂直落差40米,并伴随着狂风暴雨,手持气泵抛投器的本溪市消防支队特勤中队中队长助理刘元凯也曾心怀忐忑,如果打不中预定的目标,救援行动将无法展开,五名被困在洪涛中的工人将命悬一线,回忆起2012年8月4日抗洪救援时的情景,刘元凯仍然历历在目。

“神射手”架起“生命之桥”

本溪市南芬区“8.4”洪水中,本溪丰源机床厂被山洪包围,五名工人被困,由于水势太大,冲锋舟、游泳等救援方案均不可行,因此只能采取在距离厂房西侧150米远,垂直落差40米的一座公路桥上,利用气泵抛投器将绳索射入厂房大门,从而利用索道进行高空施救。当刘元凯准确击发了绳索抛投器,随着绳索的准确射出,这次利用抛投器救援向水平跨度、垂直落差极限的挑战取得成功,一条生命之桥在空中架起,刘元凯和战友携带着绳索及救生衣、滑轮、安全带等器材滑入厂房,将被困人员一一救出,创造了奇迹。

尽管救援行动一天天过去了,但特勤中队的队员回想起刘元凯在当时的完美表现,都会投来羡慕的目光。市消防支队特勤中队中队长姜永吉坦率地说:“因为那么远的距离和落差,几乎无人能做到。在救援时,五名工人被困在厂房中,阻挡救援的是200米宽的洪流,经过五次横渡救援失败后,最终选择投射150米长的绳索救出被困人员。各级领导的叮嘱,百姓的期盼,紧张和压力全部集中在刘元凯手中的抛投器上。”

事后,姜队长半开玩笑地说:“在当时的情况下,如果抛投器不能命中目标的话,真不知道我们的救援工作该如何开展。刘元凯的手里攥着的不是救援器材,而是五条人命。”

14天办完人生中的两件“大事”

多年来的付出,使刘元凯的胸前挂满了奖章,他本人的先进事迹也在支队广为流传。然而不为人知的是,为刘元凯所热爱的消防事业辛勤付出的除了他本人,还有他的家庭。

刘元凯的老家在山东德州,结婚六年来,他只回过四次家,而每次回家探亲最长的时间也只有15天。刘元凯笑着解释道:“我仅用了14天,办完了一生中的两件大事。2006年请假七天与村里一个姑娘订了亲。时隔一年,请假七天与订亲的姑娘完婚。”

没有恋爱的过程,幸福来临时令刘元凯感到了突然。至今刘元凯夫妻俩一直过着两地分居的生活。2008年9月,刘元凯的爱人临产,恰逢2008北京奥运会召开,奥运消防安全保卫任务十分艰巨。为了不影响中队正常执勤秩序和奥运安保工作的开展,刘元凯放弃了向队里请假的机会。当奥运安保结束后,他向中队领导提出请探亲假时,中队领导才得知刘元凯的儿子已经出生快一个月了。

在刘元凯的儿子一周岁那年,有一次他的手机没电了,刘元凯的爱人就把孩子的一张照片发到了姜永吉的手机上,让刘元凯看一看孩子的变化。此时刘元凯正巧换岗休息,于是战友们就跟刘元凯开玩笑说:“你来看看这是谁家的小孩长得这么可爱。”刘元凯看了之后,停顿了几秒钟说:“是挺可爱的,我儿子也该这么大了吧!”姜永吉心酸地说:“当时,寝室里的气氛一下子凝固了,大家的心情都变得沉重起来,过了许久,一名战友说,这就是你的儿子……”

当刘元凯恍然大悟后,才认出了一年只见一面的儿子,心中的内疚骤然呈现于战友的面前。对于家庭的付出,刘元凯除了按月将为数不多的工资邮寄到家外,其他所做的努力几乎无从谈起。

在“战场”和训练场上,刘元凯称得上是一个强者,敢打、敢拼是他的特点,技术全面是他的优势,在一次次急难险重的救援任务面前,刘元凯挺身而出、冲锋陷阵,同战友们一起将平安带给驻地的广大群众。

12年来,刘元凯共参与灭火战斗1500余次,抢险救援千余次,解救被困群众500余人,挽回经济损失近千万元。荣立个人三等功三次,连续六年被本溪消防支队评为“优秀士兵”,连续三年被辽宁省消防总队评为“优秀士兵”,2011年辽宁省优秀共产党员。

刘元凯曾这样感慨:“入伍12年,我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成绩的取得都是党和部队培养的结果,无论今后是在部队继续服役,还是转业回到地方,努力把自己的工作做到最好,这就是我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