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系百姓  无悔人生

记桓仁县二棚甸子镇民政助理李福玲

如果你到本溪市桓仁满族自治县二棚甸子镇,提起民政助理李福玲,干部群众都赞叹不已,就连聋哑人,都竖起大拇指,用手势夸她:“了不起!了不起!”一位普通的乡镇干部,能有这样的口碑真是了不起,那她到底都做了些什么呢?

其实,李福玲只是桓仁满族自治县二棚甸子镇民政助理,长期从事民政工作,她扎根基层,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她1976年加入共青团,1985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1年5月被选拔到二棚甸子镇任计划生育统计员,1984年7月任镇计划生育助理,1994年8月改任镇民政助理。李福玲同志作为一名普通的公职人员、基层党员干部,她心系群众,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胸怀大局,为党分忧,为困难群体解愁,密切了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爱岗敬业,忠实地履行了党和人民赋予的神圣职责;恪尽职守,清正廉洁,以自身的人格魅力和工作实绩赢得了广大干部群众的认可和尊重。她是人民群众真心拥戴的公务员,是好党员、好干部,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基层公务员典范,是基层党员干部的优秀代表,在她身上所体现出来的时代精神,是我们本溪振兴老工业基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的强大思想动力和宝贵的精神财富。

李福玲1956年出生在桓仁满族自治县二棚甸子镇摇钱树村, 16岁那年,母亲病故,她不得不放弃学业,担起了照顾父兄姊妹生活的重担,先后在村里当过播音员、会计和赤脚医生。生活的磨砺,使她从小养成了吃苦耐劳和坚忍不拔的品格。从1984年开始,李福玲做了11年计生助理。1994年,她从计生助理转任民政助理。走上民政工作岗位后,她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深入困难群众家中走访,那段时间,她不辞辛苦地爬山越岭走遍了二棚甸子镇的所有村组,详细了解了231户农村低保户、189户五保户以及133名优抚对象的住房、家庭生活情况。李福玲不仅把这些情况登记造册,而且还尽心竭力地为他们解决生活中的困难。春耕时为他们送种子化肥,入冬前为他们送蔬菜烧柴,过年时为他们送肉送粮,生病时为他们送医送药,困难群众把她视为自己的亲人。

老复员军人佟明洲住在距镇十多里的山沟里,家有老伴和两个患精神病的儿子,为给孩子治病家里已经一贫如洗,特别是居住多年的房子已经破旧不堪,随时都有倒塌的危险。为了帮助佟家解决实际困难,李福玲想尽了办法。1998年6月,全市开展“一帮一”扶贫活动,李福玲几次跑到扶贫单位北台钢铁厂,争取到了2000元扶贫款。为了使钱能够“活”起来,李福玲到市场为佟明洲家买了一头母牛,每年靠生牛犊卖钱,使这家人的生活得到了一定的改善。佟明洲家房子破损严重,四周墙壁裂缝,屋顶能见着天。按照当时的规定,佟明洲这样的老复员军人建房补助只有3000元,其余的得自己想办法。可佟明洲家确实拿不出钱来。李福玲找到村委会做工作,终于凑足了7500元钱,为佟明洲买了三间瓦房。佟明洲搬进新房的第10天,原来住的那所破房就在风雨中倒塌了。佟明洲见人就说:“没有福玲,我们一家全完了。”

2004年冬天的一个下午,李福玲带领科里的同志走访慰问优抚对象。当来到曾参加过辽沈战役,在黑山阻击战中负过重伤、立过大功的老伤残军人付敏世家时,发现他直挺挺地躺在院内厕所门口。李福玲和大家赶紧把老人抬到床上,慢慢苏醒过来的老人一把抓住李福玲的手,张了张嘴却说不出话来。李福玲马上找到正在麻将桌旁的和老人一起生活的儿子、儿媳,对他们进行了批评教育:“你们父亲是革命功臣,战争年代受了多少苦,流了多少血,能挺过来活到今天容易吗?党和政府都十分关心爱护他,给了老人那么多优待,你们作儿女的,更应该全力把老人照顾好。以后,不管你们怎么忙,必须留下一个人在家照顾老人。”两人见李福玲一副严肃的样子,都点头应承下来。此后,李福玲有空就到付敏世家看看,督促他的儿子、儿媳悉心照顾老人,直到付敏世的身体一天天好起来。

李福玲担任计划生育助理期间,正值上世纪80年代,当时计划生育工作在农村举步维艰,老百姓对这项工作十分不理解,工作特别难做,但李福玲没有畏惧和退缩。面对计划生育对象的谩骂和恐吓,她骂不还口,打不还手,耐心细致地作群众的思想工作。1985年,四道岭子村有一名育龄妇女计划外怀孕,东躲西藏。李福玲几经周折终于得知这名妇女躲在集安市一个叫滚马岭的偏僻山村,李福玲顾不上吃早饭就起大早带着工作人员赶往滚马岭村,由于交通不便,当做通这名妇女的工作返回五里甸子时,已经是夜里十一点多了,一天滴水未尽的他们都坚持不住了,准备在五里甸子镇弄点吃的,可饭还没吃到嘴里,李福玲已经累的睡着了。有一次,在二棚甸子村给一名弱智妇女作结扎手术时,这名妇女突然死死咬住李福玲的手臂,李福玲强忍剧痛坚持着,直到手术做完。每当一名妇女做完手术后,李福玲都要到她们家里探望,自己掏腰包买营养品是常事。这样一来,过去仇视她的群众也逐渐地理解了她。

1994年走上民政助理工作岗位后,李福玲把更多爱心和耐心倾注到困难群众身上。四道岭子村有一位叫秦玉五的精神病人,和母亲住在一起。他一年四季不穿衣服,拉屎撒尿都在屋里。他母亲年纪大了,也不会收拾,时间长了,屋里比厕所还脏,比厕所的味还难闻。就是这样的家庭,李福玲照样来走访慰问。她每一次来,都要在屋里呆上一会儿,和老人唠唠嗑,问问家里的情况,帮助指导他母子俩打扫一下卫生。有人问李福玲:“你就不嫌他家里味儿难闻?”李福玲回答说:“心里老想着为他家做些什么,就不大在乎气味难闻不难闻了。”

松兰社区有个叫边常有的聋哑人,每天到附近的采矿区吃工人倒掉的剩菜剩饭。李福玲听说后与社区干部一起来到他家,想了解一下他家里的具体情况。可边常有不认识她们,拽着院门不让进。李福玲灵机一动,示意他出来,带着他到邻居家。李福玲看看面缸,提提米袋,看看锅里篮里,打手势表示要送米送菜来。边常有明白她的来意后,就咿咿呀呀地把李福玲拽到了自己家。李福玲进院一看,一间茅草房即将倒塌,屋里几乎一无所有,一块门板上卷着一团黑糊糊的被褥。李福玲想:“他无亲无友,已经失去了基本生活条件,必须送到镇敬老院去。”可一听要到敬老院,边常有说啥也不去,怕丢掉这个家。李福玲就又把他带到敬老院看看院落,看看房间的新床、新被,看看食堂。边常有咧开嘴巴乐了。李福玲与敬老院领导一起给边常有买了一套合身的新衣服。从此,边常有提起李福玲就竖起大拇指,谁要是摇头,他就用手作射击状表示自己的不满。

李福玲业务娴熟,被誉为“困难群众家里的情况问不倒、解决群众家里的困难难不倒、为群众服务再苦再累累不倒”。民政助理在基层遇到的难事、棘手的事比比皆是,可李福玲在难事面前总是能够找着解决问题的办法。1994年李福玲接手民政助理工作时,镇敬老院已经年久失修,养员生活条件也比较差,而且还背负着165万元的外债。李福玲上任后,积极协调为敬老院选择新址,最终将敬老院搬迁到“木通线”公路旁,新建了500多平方米的太阳能房。此时,正赶上国家金融机构清理呆死帐,李福玲又上下奔走,一次结清了敬老院的债务。2003年她又多方争取到265万元,新建了四层2180平方米的高标准敬老院,接收了77位老人在此养老。对不愿进敬老院散居在外的五保老人的养老问题,李福玲也想尽了办法,在城镇推行了居家养老,在乡村推行代理制,统一聘用管护员照顾他们的日常生活。在解决农村五保户、困难户住房问题方面,李福玲进一步创新思路,充分利用近年来全市开展的扶贫开发、城乡共建、一帮一等活动契机,多方争取协调资金,采取民政补助一块,扶贫共建单位拿出一块的方式,新建了一批五保户、困难户只有居住权,没有买卖权的轮候房。近两年来,李福玲采取各种方式为120多户农村困难家庭新建、改建或购买了住房,使二棚甸子地区农村困难群众的危房、险房基本得到了解决。李福玲在做好农村贫困户临时救助工作的同时,还积极帮助他们增强自身的造血功能。二棚甸子村残疾人刘义东,肢体二级残丧失劳动能力,家中4口人生活极为困难,李福玲到县残联争取扶贫资金2000元为其购买一头母牛,后来又帮助他家协调贷款购进28头牛,2005年还清贷款后,目前还存栏14头牛,年收入达到万元以上,真正实现了脱贫致富。

李福玲把救助困难群众工作看的很重很重,她认为:“构建和谐社会,关心困难群众的生活非常重要,没有政府与困难群众之间的和谐,就没有全社会的和谐”。

二棚甸子镇有过辉煌的过去,因为辖区内有一个国家直属的大二级企业——桓仁铜锌矿而远近闻名,虽然偏居县城一隅,却有着桓仁小香港的称谓。1999年末,桓仁铜锌矿由于资源枯竭宣布破产,划归地方管理。除了买断工龄和办理退休的工人,以及移交给镇政府管理的,还有一万多人。一时间,这些职工和家属失去了生活来源。当时,集体企业职工长达36个月没有开工资,全民职工拖欠了24个月的工资,退休人员医疗费无着落,学校不能正常运行,下岗集体职工领不着补偿金,社会不稳定因素明显上升,职工集体进京、到省市上访,冲击县政府机关、拦路堵车事件时有发生。当时,解决困难职工的基本生活需求和维护社会稳定,成了二棚甸子地区压倒一切的中心任务。

为此,市县两级党委和政府决定在二棚甸子地区建立居民最低保障制度,李福玲首当其冲地挑起这副重担。面对极为复杂的形势和急需救助的庞大困难职工群体,李福玲深感自己肩上责任重大。她暗下决心,一定要用最快的速度、最短的时间让群众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解决破产企业职工急需救助。为掌握第一手资料,为低保工作的实施提供依据,李福玲带领科里的2名同志开始紧张的入户调查工作。当时正值隆冬季节,每天清晨她们顶着刺骨寒风出发,山上山下,楼上楼下,挨家挨户地了解困难群众的家庭状况;有的职工白天没在家,他们就晚上去;赶上停电,他们就打着手电、点着蜡烛入户调查。每晚走访回到办公室,还要将一天的调查资料整理出来,登记造册,建立档案,那段时间工作到深夜十一、二点是常事,整整干了两个多月。一个星期天的早上,天下着大雪,李福玲刚要外出调查,婆婆劝李福玲说:“福玲啊,这么大的雪,路又滑,在家歇一天吧!”李福玲摇摇头说:“不行啊,还有很多困难职工在家盼着领低保金买米买菜那。”说完又顶着大雪上路了。这天她们冒着大雪整整跑了一天,调查了20多户困难家庭。松兰社区是铜锌矿有名的棚户区,这里交通闭塞,居民居住分散。546户职工零零散散地住在山岗上。为了做到对下岗职工的应保尽保,不因为一户影响全矿低保工作进程,李福玲往返跑了20多趟,走了上百公里。仅下岗职工牛春风家就去了5次,最后几经周折,与远在外地的牛春风通上电话,摸清了他家的生活状况。2000年元旦,李福玲的儿子本以为平时总拿工作忙当借口、没时间陪他的母亲能利用节假日带他到市里玩一天,可李福玲却说:“元旦期间正是家家户户人最齐全的时候,这时调查,一天能顶上两天用,妈妈哪能休息啊!”元旦这天,李福玲一早出去,深夜1点才回家,一天只吃了一顿饭。经过两个多月加班加点地工作,李福玲与同志们把全镇5252户困难职工的家庭状况全部调查清楚,并建立了档案,按照政策要求和困难程度,分别实施了低保救助。

低保政策是党和政府关心城镇困难居民而实施的一项惠民工程,政策性强,实施难度大,特别是在二棚甸子地区,因为下岗职工人数众多,城镇低保户竟占城镇总户数的84%。由于低保制度刚刚建立,部分下岗职工、贫困户对低保政策缺乏了解,李福玲每天都要接待大量的群众来访,最多的时候,狭小的办公室挤进上百人,桌子、窗台上、沙发扶手上都挤满了人。李福玲上厕所,上访职工怕她出去不回来,就跟到厕所门口。李福玲不烦不躁,耐心解答每个问题。尽管如此,还有少数群众对自己享受的低保额度不满,把气全撒到李福玲身上。有的背地里造谣诽谤她,有的当面指责谩骂她,对此李福玲从不计较,照常工作。一个叫张绍德的下岗职工来到镇民政科,要求提高救助标准,李福玲耐心地跟他解释低保政策,告诉他等调查后再定。张绍德听后,狠狠地抓住李福玲的头发挥拳就打,幸亏工作人员及时制止,才使李福玲未受到更大的伤害。事后,李福玲还是不计前嫌,对张绍德家的情况进行核实,按规定把他家的补助标准从60元提高的350元。后来张绍德和爱人一起找到李福玲,激动地说,“恩人啊,我打你骂你,你却不记仇,没有恨我们,照样帮我们,我们给你下跪了”。李福玲连忙把他们掺起来,说:“恩人不是我,是党,是政府,是党和政府的好政策”。

一次,李福玲和社区干部入户走访,被一位下岗女职工当街拦住,让李福玲批些钱帮自己还债。李福玲耐心解释说,低保钱是用于解决职工群众的生活困难,不能解决债务问题。这人一听,立即喊来4名亲属,用木棍将李福玲打昏在地。当李福玲醒过来,发现自己躺在医院的病床上,望着雪白的病房,摸摸疼痛的伤处,一阵一阵委屈涌上心头:“长这么大,父母没有打过自己,公公婆婆没有骂过自己,丈夫兄弟也没有委屈过自己,打自己的竟是自己为之辛勤服务的困难群众。”想到这,伤心的泪水象断线的珠子滚落下来,李福玲忍受了这些。派出所了解到李福玲执行公务被打,按规定要拘留这个人,李福玲连忙劝阻,使派出所改变了决定。8天后李福玲出院,主动去看望了这位女职工,并根据她家的实际困难,按规定为她办理了300元的临时困难补助。

李福玲的工作服务对象都是老弱病残这样的弱势群体,因为生活境遇艰难,这些人的心境大都是灰色的,正是面对这样的群体,李福玲在为之服务的民政岗位上辛勤工作了13年,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困难群体的灰暗世界带去一抹阳光。李福玲工作认真劲在全镇是出了名的,她熟知每个服务对象的情况,全镇133名优抚人员,她都知道他们参加过什么战斗,立过什么功,负过什么伤;全镇1474名特困群众,她都知道他们的房子漏不漏雨,粮食够不够吃;全镇5252户低保群众,她大多能够直呼其名,不用问路,她大都能准确地找到他们家。李福玲说:“我了解他们,熟悉他们是为了能够及时发现他们的困难,多为他们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

2004年8月,二棚甸子村村民占国宽的弱智儿子占东,被他的弱智母亲用开水洗澡严重烫伤。当得知由于带钱不够,孩子仍在通化206医院监护室不能入院时,李福玲立刻向镇领导请示,争取了4000元治疗费,连夜坐了两个半小时的车赶到通化。饭没顾上吃,就找到医院院长详细介绍孩子家和镇财政的困难情况,李福玲恳求说:“院长啊,我送来的这4000元是政府的救济款,患者带来的1000元都是乡亲们捐凑的,你就看在我是一名民政助理员做的是拥军优属工作的面,对这个可怜的孩子少收些治疗费吧。”说完,掏出工作证给院长看,院长被她关心困难群众的精神所深深打动,同意尽量减免治疗费。此时正值一个桓仁同乡在206医院住院并自己包了一个病房,为了给孩子家省钱,李福玲又好说歹说在这个老乡的病房一角为孩子搭了便床,使孩子的住院费用得到了减免,最后2万多元的治疗费医院只收了7000元。经过一个多月的治疗,孩子的烫伤创面愈合,可出院回家后不久,因双腿膝关节烫伤肌肉挛缩,不能自由伸屈,只能在地上爬行。李福玲看在眼里疼在心上,她又请示领导争取了4000元治疗费亲自送孩子去通化206医院进行了手术治疗,现在孩子可直立行走,过上正常人的生活了。

红星社区一户居民身患严重的肺结核,经常咳嗽气喘,他的亲属害怕传染,都不敢去他家。李福玲就主动照顾他的生活,每月送煤、送药、送生活费。当他病故时,李福玲还跑前跑后,组织人员为其办理了后事。有人问李福玲:“你就不怕被传染?”李福玲说:“怕,但是我不照顾他又谁来照顾他啊。”今年7月3日,二棚甸子地区下了一场大暴雨,局部地区发生了泥石流,有三户城镇特困居民的房屋遭到损坏。李福玲得知后,多次赶到受灾户家中了解情况,发现这三户困难居民的房屋如果再住将非常危险,必须搬迁,可是按规定没有解决城镇困难居民住房的相关政策,她又反复和领导沟通,最后采纳了李福玲的建议,比照农村特困户建房补助标准为这三户受灾户各补贴了5000元钱,异地购买了住房。在调研采访过程中,李福玲常说这样的一句话,“这么多年干民政,越干心越软了,我最见不得的是群众受苦......”。

民政助理手中掌握着困难群众的“过河钱”和“救命钱”,办着群众的应急事和难心事。李福玲深知这些钱物是容不得半点马虎的,更不能为自己捞好处。1998年她为佟明洲买的那头母牛下了一头小牛,老人为表达心意,那年春节前让大儿子送钱来表达谢意,她不仅给老人家送了回去,还带上了一筐苹果和100斤大米,提前给老人拜个早年,并对老人说:“以后可不兴这个,对你怎么做也不够!”鸡冠砬子村三组的散居五保对象曲以和,因与弟弟共同生活在一起,住房已经破烂不堪,他想在其弟弟家的附近选择新宅基地,重盖一处80多平方米的新房。李福玲按规定给他补助了5000元钱,同时减免了1000多元钱的费用。当年春节前,其弟弟为表达心意,送来钱物,并扔下就跑了,事后李福玲让爱人给送了回去。2003年的腊月十六,李福玲经常照顾的一户低保户常显兰拿着200元钱找到李福玲,非要谢谢她。李福玲坚决不收。老太太见她不收钱,只好拿着钱回去了。2004年8月,常显兰的大儿媳生孩子,家里连买小米和鸡蛋的钱都没有。李福玲得知后,特批了300元救济款给她,以解燃眉之急。到了年底,常显兰又拿着100元钱找到李福玲要表示谢意,李福玲好言相劝,又让她把钱拿回去了。东风社区的双残家庭刘德玉,仍然住着仅有15平方米的小平房,前几年因妻子手术使生活更加拮据,李福玲按政策及时给落实了待遇,并经常关心他们的生活。2006年春节前,刘德玉得知李福玲在婆婆家过年后,便让妻子送去两捆杏条,好让她们全家老少用杏条煮更年饺,祝福她们全家“杏(幸)运”、“杏(幸)福”。当李福玲走访慰问后赶到婆婆家时,看到院子里放着的这两捆杏条,心里涌出万分感慨,她心安理得地收下了这份祝福!

有一位临镇的同行谈起李福玲,无不佩服地说出一件令自己感到十分汗颜的事。一次受人之托,他给李福玲打电话求请办低保的事,他本想此事张张口就行,但李福玲没说行也没说不行,只是给她详细地介绍了这家人的情况,没等李福玲再说下去,同行就明白了这事不能办。人人都有纠心的事,李福玲也是一位有情有义的人,她也有割舍不掉的亲情。李福玲的丈夫家是二棚甸子镇的老户,铜锌矿破产后,她的丈夫、小叔子、妯娌、小姑都先后下岗了,家里有亲属掌管着全镇低保户的评定,他们都寄希望李福玲能为亲戚着想,为他们办低保。可李福玲心里清楚,他们虽然都下岗了,每月还有些收入,不符合办理低保的条件。因此她一个也没给办。有一次她下班回家,孩子告诉她,姑姑和婶子今天来到家里骂了她好一阵子,骂她六亲不认,骂她是一点情面也不讲的冷血动物……。李福玲听后非常无奈,她跑到婆婆家,质问小姑和妯娌:“你们凭什么骂我,我做错了什么事?在外面外面骂我,回到家里家里骂我,你们还让不让我活?”见她们不吭声,李福玲放缓语气说:“现在这么多下岗职工,按政策规定,有很多生活比咱家差的都够条件,没给办理低保。如果让我违反政策给自家人办低保,以后我工作还怎么干啊!”婆婆听李福玲说话在理,就对全家人说:“福玲是党的人,办事就得为大家着想,不能只顾家里,让人家背地里戳咱脊梁骨,你们兄弟姊妹也得多为她想想,不要再难为福玲了”。

李福玲的二小叔下岗后,虽然不时打点零工,但收入很少,且不稳定。李福玲的公公一直想让李福玲为二儿子办个低保,可始终张不开嘴。2000年底,公公的肺癌越来越严重,他知道自己活不多久了,有一次李福玲回家看他,他便有气无力地说:“福玲啊,我从来没有求过你,眼看我要走了,有桩心事我始终放不下,想要你办。”李福玲看着公公那恳切的眼神,说:“行,只要我能办到的。”公公说:“给老二家办个低保吧!”李福玲一听,愣了片刻,还是摇了摇头说:“爸,别的都好说,这件事不符合政策,我办不了。”李福玲知道这样回答伤害了即将离世老人的心,就更加热心地照料老人,端茶送水,喂药喂饭,直到老人去世。

在外人看来,民政非常有钱。李福玲却常常对人说:“民政是有钱,可这钱只能为困难群众花,花在别处一分都是错。”2002年5月,李福玲带着一位镇机关的同志到四道岭子村困难群众家送募捐来的被子,送完回来时,天已过晌午。同行的同志对她说:“李姐,又饿又累,吃点东西吧!”她满以为李福玲会带她到村里的饭馆吃上一顿,没想到李福玲却到村里的小商店买了两个面包、两瓶汽水,就成了两人的午餐。这位同志充饥后说:“你们民政干部真抠门儿,都说你们民政有钱,可和你下乡连顿饭也混不上。”李福玲回答说:“要说民政没钱,那是瞎话。可民政的钱不能乱花,那都是专项经费,是老百姓的救命钱啊!”在2001年入户调查的两个多月里,李福玲带领民政科的同志天天起早贪黑,走遍矿区的沟沟岔岔,中午都不休息,晚上经常加班到深夜,但她们没下过一顿饭店,没加过一次夜餐,没领过一次加班费,没拿过一分钱的补贴。李福玲所在的镇社会事务办公室,每年经手的民政救助资金达到1200多万元,她始终都做到了账目清楚,每一分钱都用在了百姓最需要的地方。李福玲对自己要求非常严格,面对来找她的困难群众确非常慷慨。每逢有困难群众来上访,接访完事后她都要掏钱让他们坐车或打车回家;每当上街买菜遇到困难群众,她都要抢着把钱付了;平时到困难群众家中走访,她都要带上一、二百元,这家30元,那家50元,这些事情虽然一件件不起眼,可日子久了,次数多了,也是一笔不小的开资。李福玲家并不富裕,现在仍然住在30多平方米平房里。

李福玲凭借出色的工作业绩,得到了当地干部群众的充分认可和信赖,从1981年至2007年,李福玲同志先后20多次获得县、市、省及国家的表彰。1990年11月被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国家人事部授予“全国优秀计划生育工作者”称号;2001年被桓仁满族自治县委授予“优秀共产党员”称号;被辽宁省民政厅评为先进工作者;2000年至2006年连续三届被市民政局授予“孺子牛”荣誉称号;2006年被中共辽宁省委授予优秀共产党员称号,被省总工会授予“十佳职业道德标兵”、五.一劳动奖章荣誉称号;2006年被国家民政部、人事部评为全国民政工作先进个人;2007年4月经市委组织部考核、民主测评,被推荐为辽宁省参加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代表大会候选人。

这就是立足基层,甘于奉献的李福玲,20多年来,她恪尽职守,严于律己,以忠诚党的事业和对人民群众高度负责的精神,忠实地履行着党和人民赋予的神圣职责,赢得了广大群众认可和真心拥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