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得感恩 活着才有意义

——记溪湖区彩北街道彩建社区居民华太山

华太山,溪湖区彩北街道彩建社区居民。他是一位年逾七旬的盲人,多年来社区和邻里一直向他伸出援助之手,对他体恤有加。他热情耿直、知恩图报,是社区里很有威望的“热心人”。

备受照顾,心存感激

华太山视力一级残,现居住在溪湖区彩北街道彩建社区,他和老伴儿都是盲人。多年来,社区和左邻右舍一直关照这个特殊的家庭,能居住在这个充满友善和爱的社区里,老两口非常感激。五年前,华太山的老伴儿病逝,这让相互扶持多年的华太山难以接受,社区工作人员和邻居们帮忙将其老伴的后事处理完毕,还经常到其家中陪他聊天、唠家常,以消解老人失去老伴儿的孤独与寂寞。因为周围人的默默关心与帮助,让华太山深受感动,“虽然我的眼睛看不见,但心里明镜儿着。”华太山说,“我老伴虽然不在了,但我得在有生之年报答大伙儿的恩情。”

华太山是彩建社区的老户,居民们都知道他家的情况,大家总是说能帮华叔的咱都尽量帮一把。社区的工作人员更是像亲人一样照顾着他们夫妻二人,逢年过节工作人员便拿着鸡蛋和糕点去看望老人,老两口年纪大了,身体总有不适的时候,孩子不在身边,不能时刻照顾着,只要二老一有特殊情况打电话给社区书记,无论几点,她都会在第一时间陪着他们到医院就诊,华太山很感激大伙儿,甚至亲切地称呼社区干部为“大闺女”。他常说:“这些丫头可能干了,帮我跑腿儿、干活儿一点儿不推诿,比自己的亲闺女还亲”

一些驻区企业在了解华太山家的情况后,也都纷纷伸出援手。房产部门专门给华太山家里多接了几片暖气,交警支队的民警也总到他家里帮忙。这么多好心人的帮助,华太山虽未“看”在眼里,却都记在了心上,他常说要发挥自己的一点余热去回报他们,这样活着才更有意义。

知恩图报,热心助人

彩建社区位于城乡结合部,是80年代建成的老楼,路面坑洼不平,经常积水,有几栋楼的居民回家必经这条路,鞋子天天湿,给居民的出行带来了极大的不便。华太山积极向有关部门反映情况,并时时听取百姓意见以监察实施进展情况,最终社区里的这条街巷路终于得到了修缮。居民对华太山也是刮目相看,见到他总是要夸赞一番,华太山则谦虚地说:“帮邻居们做这点儿事再应该不过了。”

有一次,华太山在楼下乘凉时听邻居们抱怨说附近的菜市场里没有公共厕所,在里面经营的小商贩们对此苦恼不已,反映了好多次也没有解决。华太山便默默地记在心里,从那时起,想办法在菜市场修公共厕所的“重任”就被他揽了下来。为了让自己反映的情况更真实、具体,能够引起相关部门重视,华太山拄着盲杖到菜市场与商户们了解情况。将大家的意见和建议汇总后,积极联系相关部门,终于,在华太山的“奔走”下,在临近菜市场的位置终于建成了一个全新的水洗式公厕。

几年来,华太山不计付出、不图回报的忙碌,经常受到家人的埋怨和不理解。女儿认为他本身年事已高,再加上失明残疾,自己照顾自己都成问题,还总是想着去管别人的事。为了反映情况,走访调查,华太山每个月电话费用都得一百多元钱,出门办事还经常自费打车,本来退休金就不多,经这么一折腾每个月没剩多少生活费。而他的女儿离婚带着个孩子和老人一起生活,原本还想着能在生活方面得到父亲的贴补,可实际上,父亲每月自己都没剩多少生活费,女儿对此,有些不理解他。但华太山老人表示,不管家里人如何反对,他都愿意尽己所能地去帮助左邻右舍解决问题和麻烦。他说“这既是发挥余热,又是感恩回报。”邻居们都开玩笑说:“华叔,您可不能搬走啊,咱这儿的大事小情都靠您呢。”

华太山一次偶然的机会与肢体残疾的熊秋月相识,通过交谈,他了解到熊秋月家里生活困难,华太山希望能尽量帮助这个可怜的人,于是向电台反映了熊秋月家的情况,电台工作人员了解后,非常同情,自发组织捐款,并派专人带着慰问品和捐赠的数千元款项到熊秋月家中看望。同时,还在电台广播中,号召广大市民积极参与帮助残疾人的行动中去,如今,在众多爱心人士的积极鼓励和慷慨捐助下,熊秋月增强了信心,对生活充满希望。

发挥余热,传递友善

人的能力有大小,但愿意帮助别人的友善之心无分轻重。华太山得到了太多好心人的帮助,可他却没有让这份爱心在手中停滞,而是尽己所能地在邻里间传递着友善和关怀。“小区的事就是自己家的事,街坊邻居的困难就是自己家里人的困难”,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平时,他积极配合社区开展各类宣传活动。他说:“我虽然看不到,但是我可以用嘴说,可以帮助社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谁家小夫妻吵架、邻居闹矛盾,他也总是悉心调解,使之和好如初。

尽自己的微薄之力,真心真意为民办事,这是他的信念,他常说的一句话是“居民的事再小,也是大事,自己的事再大,也是小事。只要心中装着大家,大家就会信赖我。”人生应该如蜡烛一样,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从顶燃到底,一直都是光明的,身边应该有更多的好人好事,让生活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