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揣仁爱之心播洒温暖之情

——桓仁县五里甸子镇老黑山村村民娄殿文

娄殿文,桓仁县五里甸子镇黑山村村民。今年七十多岁的娄殿文参加过珍宝岛战役,看着同去时意气风发的战友,回来时身边只剩下一人相互依偎,经历过残酷战争的生死考验,娄殿文更加懂得珍惜现在的生活,也更能体会奉献的真正含义。所以,不论是复原到地方当起普通的人民教师,还是退休在家成为地地道道的山村农民,他都尽己所能地去帮助他人,让更多的人能感受到生活的美好。

辛勤耕耘、为人师表,用真心托起明天的太阳

走上教师岗位后,娄殿文深知自己的文化水平还有待提高,为了更好地适应岗位需求,他常常自掏腰包购买大量教学书籍仔细研读,不断向领导、同事们虚心请教学习,改进自己的教学方式方法。面对学生,在娄殿文眼里没有“差生”,他一视同仁言传身教。70年代的中国,贫困而落后,交通滞后在农村更是显而易见。在他班上有的学生家远,离学校10多里路,赶上下雨天,必经之路的河流会涨水,他便担心起学生们能否安全到家。为了保证学生的出行安全,每天放学后,娄殿文都亲自将家里较远的孩子们一一送回家,然后自己在走上回家的路,每天到家时都天色已晚。多少年来,他始终如一,热爱关心着每一个学生,在教育战线上默默耕耘着。从教几十年里,他凭着对教育事业的执着追求和强烈的责任心,体验着为人师表的快乐与艰辛。

不甘清闲、模范引领,用行动铸就新的生活

时光飞逝,岁月不饶人,娄殿文的两鬓染上了白发,他从教育岗位上光荣的退休了。他的儿女都在城里生活,退休后儿女要把他接到城里享清福,都被他回绝了。因为他舍不得离开这片生他养他的黑土地和他朝夕相处的老亲古邻。刚退休时,邻居们常对他说:“这下好了,可以在家打打麻将,安度晚年了”。可他却说:“我的身子骨还硬朗得很,不能闲着,应该做些事情。”这一年正好赶上村里组织大家发展大榛子产业,很多村民犹豫不决,作为老党员的娄殿文积极响应村里的号召,第一个报名发展大榛子产业。他还耐心地向村民们做思想发动工作。在他的动员下陆续又有十几户村民参与进来。由于老人参过军又做过教师,身上既有不怕苦的精神,又有孜孜不倦的钻研劲头,他将自己的大榛子园打理的井井有条、硕果累累,经过几年的发展,大榛子产业每年都给他带来了可观的收入。村民们看到娄殿文的产业发展的这么好,纷纷向他“求经”,他便把多年来的栽培技术和管理经验毫无保留的给大家讲解。如今,大榛子产业已经成为老黑山村村民发展致富的支柱产业,当初那些犹豫不决的人无不感谢这位闲不住的“老头”。

无私奉献、不计回报,用行为诠释新的风尚

管“闲”事已经成为娄殿文退休后主要的事情之一。村里谁家有个大事小情,他总是前去帮忙,不计回报;邻里之间闹点小纠纷,他从中调解,晓之以情,动之以理,使之握手言和。久而久之,村里流传一句顺口溜“有事就找老娄头”。2015年入冬以来,由于干旱,水位下降,对7组村民吃水产生影响。为保证更好的供水,大家商量决定:每天早6点半打开水井阀门供水,下午4点关上水井阀门。可是阀门由谁来管控?实在不行只好雇一个人,来管好水井的阀门。娄殿文得知后主动说:“我家离水井近,我来管,我不要报酬。”村里觉得他毕竟年岁已高,担心它的身体,本不想把这项工作交给他,但是倔强的老人一再要求,最后只得满足了他的心愿。隆冬时节,滴水成冰,每天凌晨六点依然是繁星闪烁,人们还都在香甜的睡梦中,娄殿文便迎着刺骨的寒风,打着手电,伴着微弱的光亮踽踽独行在湿滑漆黑的山路上,经过大约20分钟的行程,来到半山腰的水井下方,拧开了冰冷的水井阀门,清澈甘甜的山泉欢快地流淌,娄殿文略微佝偻的背影渐行渐远,最终消失在下山的路上。日复一日,他每天克服困难,认真负责,保证了村民的供水。到年底时,村干部将工资送给他,可他却说什么也不收,对村干部说:“这是举手之劳,便人便己,我乐意为大家服务”。他不计回报、无私奉献、乐于助人的精神感动了村民,同时也为他赢得了好口碑。

怀揣仁爱之心,播洒温暖之情。娄殿文一言一行温暖着村民,感动着村民。大冷天,起早拧阀门,下午关阀门,天天如此,村民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人们常把他和郭明义相比,娄殿文总是笑着说:“我与郭明义还差得远哩。”这个冬天,有了娄殿文的付出,村民的水缸里不在缺水,村民的内心更加温润,不在寒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