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收种子”店里传出诚信美谈

——记平山区桥头街道丰收种子站站长谢国强

春天种子赊给你,秋天收成再结账。十二年来,丰收种子站农资没出现过一次质量问题,农民也不差种子商店一分钱,这是本溪市平山区桥头街道办事处丰收种子商店与农民共同谱就的一桩诚信美谈。

3袋玉米种子、11袋西洋化肥、1袋尿素……挑选完春播需要的种子等农资,搬出店门装上车,孙成良却没有掏钱买单,只是商店里的销货清单又多了一页:兴隆村,孙成良,下面是货品名称和价格。这是发生在本溪平山区桥头街道办事处丰收种子商店的一幕。而这一幕,每年春播前都要不断重复,农民拉走自己需要的农资,留下欠条秋天结账。

今年44岁的桥头街道办事处丰收种子站站长谢国强,是桥头街道办事处台沟村村民,从2003年经营丰收种子商店到现在,他先后赊给周边农户农资款近500万元,秋收后还钱,“十二年来,没瞎过一分钱。”

为方便百姓自己开店

丰收种子商店是2003年开业的。在那之前,“桥头街道办事处这片儿就没有种子化肥商店,农民春播时想要买种子都得去省城。”每年过完年,农户就几家几户坐下来商量,齐钱雇车去沈阳买种子、化肥。“不方便不说,主要是种子质量无法保证,一旦受骗买到假种子,上哪找人去?”谢国强由此萌生了自己开一家种子商店的念头,而且从一开业,他就给自己的丰收种子商店定下了两条规矩:第一,进货不是大品牌不进,不是优质产品不进;第二,不需抵押,赊农资给农户,秋收后农户有了钱再结账。谢国强之所以想到赊销,是因为他自己就是农民,知道猫冬、过年后,正是农民手头最紧的时候,而如果因为资金不够买了不良种子、农资甚至假种子,这一年的劳动就算是白瞎了。

赊出去的账从来没黄过

赊销,说起来容易,可真正做起来并不容易。谢国强的丰收种子商店开业第一年,就赊销出去了30万元的农资,一下子就把自己准备的周转资金掏空了。没办法,他就到信用社贷款。“人家信用社当然不会白白贷款,那得给利息啊!”谢国强说,但是既然他自己决定了要赊销给农户,就得挺下去。

谢国强在2003年到2015年这十二年期间,他自己每年都要向信用社贷款将近50万元,光利息每年就得拿出去近万元。但谢国强没有后悔,因为赊出去的账从来没黄过,“第一年农民将种子买回去种到地里后,秋天时玉米大获丰收,赊出去的30万元在年底前全部收回。人家农民也都讲信用,从来没有不还钱的事儿!”谢国强说,十二年来,随着客源增多和物价上涨,每年赊出去的钱款也在不断增加,从第一年的30万,到去年的156万。

谢国强这十二年自己总共能赊出去近500万元,从来没有发生过农民故意欠款不还的情况。即使年底还不上,第二年也能把钱还上,总之,这十二年来,没差过一分钱。

春种秋收诚信换来诚信

“把种子赊出去,就不怕有人不还账吗?”其实也有亲戚朋友跟谢国强说过,担心有人不还账,但是他认为,只要自己以心换心,就一定能赢得大家支持。

谢国强说:“十二年间,老百姓从来没差过一分钱。农民都是很朴实的,要不是他们手中真的打不开点了,也不可能来赊购,只要咱们的种子质量好,他们将粮食卖掉,手中一有钱了,就都自觉地把钱还回来,根本就不用追着要。”第一年的玉米丰收让农民认可了丰收种子商店,不仅赊账全部收回,还赢得了农户的信任,打开了销路,很快,桥头地区7个村的农户都选择了丰收种子商店。

兴隆村村民孙成良已经不是第一次到丰收种子商店赊账了,他说,“这家种子店真是帮我解决老多困难了!村里农户都到丰收种子商店买种子,秋天卖了还钱。就冲人家这份心,咱也不能昧着良心赖账啊!”

2011年村民谢文柱自己家种的香瓜赔了钱,欠种子店的钱是第二年才还上,谢国强知道他的难处,从没催他要钱。谢文柱由衷地说:“有这个店真让我省心省力、不误农时,人家这么帮咱,咱也一定不能让人难心,有了钱赶紧还钱。”

给“不差钱”的农民点赞

如果说诚信与友善是我们这座城市的底色,那么,在桥头街道办事处丰收种子商店里发生的事儿,无疑是城市底色上的又一抹亮色。

丰收种子商店老板谢国强是个土生土长的农民,他知道农民的难处,就想方设法变千家愁为一家“筹”,宁可自己贷款付利息,也要赊货给农民,春天的账秋后再算,甚至来年再算。他仅是一个小商人,虽是小本生意,却敢赊欠,给概不赊欠的生意经植入了诚信与善念。

更难能可贵的是,十二年间,老百姓从来没差过谢国强一分钱。谢国强的“不差钱”,在这里代表的是一个个体,而没差一分钱的广大农民们则是一个群体,这个群体有多大,谢国强也数不清,有些认识,更多的不相识。他们是一群“差钱”的人,不然也不会去赊账,但他们又是一群“不差钱”的人,对人家的诚信与善念绝不辜负。

“成人为己,成己达人”,他们双方成全了对方、成就了自己。本本分分做人,点点滴滴做事,他们用善良和诚信为本溪精神做出了完美诠释。诚信乃为人之本,诚信更是本溪振兴之本,如果本溪有更多像谢国强和这些农民一样有情怀、有担当、守信用的个人,本溪的发展也定会如虎添翼。

让我们给这些“不差钱”的农民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