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人类之病痛,助健康之完美

——本钢总医院麻醉科主任医师丛钢地

丛钢地,本钢总医院麻醉科医生。人们往往把手术患者的康复归功于医生的精心施治,却常常忽视了麻醉医师的默默奉献。从事麻醉工作19年,丛钢地兢兢业业,十几年如一日,通过自己平凡的工作,为手术患者扬起生命的风帆。

敬业奉献,患者的生命高于一切

手术室就是一个没有硝烟的战场,而麻醉师在这个战场上往往起着决定性作用。多年的临床麻醉工作,使丛钢地深知麻醉在手术中的份量和风险,工作中每一个细微之处都关系到患者手术的成功与否。无论手术患者的病情轻重与否,手术或大或小,年龄或高或低,他都亲自访视,仔细评估患者能否承受手术创伤、失血和麻醉药品在体内对生理的影响。因为,患者的生命高于一切。

2014年5月份,一位80岁的胃癌患者需要在全麻下行胃癌根治术。该患者年龄偏高,各个器官代偿功能已极其低下且患有多年的哮喘病史。丛钢地在术前探视时,见到患者精神萎靡,查体发现双肺有杂音。这样的患者如果做全麻插管,身体很难承受得了。丛钢地立刻与全科人员进行手术麻醉前讨论,最终决定采取高位硬膜外麻醉复合喉罩(不插管)全凭静脉麻醉。经过缜密的麻醉前准备,患者入手术间后,先予以L9、10高位硬膜外穿刺置管,续以局麻药少量注射作为术中主要镇痛方式,之后静注少量静脉麻醉药,让患者进入浅麻醉状态。置入喉罩控制患者呼吸,这种麻醉方法麻醉药用量少,术后镇痛效果却非常好。尤其对于肝肾功能差的老年患者,是最合适不过的。经过精细的麻醉操作,严密的心电监护,适量的麻醉药应用,手术结束后,患者呼吸、神志顺利恢复,术后硬膜外镇痛完善,极大减轻了患者痛苦。

丛钢地工作多年来认真负责,无论春夏秋冬,每天都是早早来到医院,为当天的麻醉工作做好充分的准备。对每一个术前患者,都安慰他们不要紧张,在心理上打消他们对手术的顾虑,从而有利于手术的成功。临床工作很忙碌,经常是踏霜踩露而出,披星戴月而归,但为了山城人民的安康,苦点、累点,他心里却觉得很踏实。

援外医疗,光荣而伟大的任务

当得知援助也门的任务下达到总院时,他主动要求承担起援外医疗这一光荣而伟大的任务。决心将总院救死扶伤、甘于奉献的精神发扬到国外,为总院争光,为家乡争光。2014年12月,丛钢地同志代表本钢总医院,与辽宁省援助也门医疗队88期19名队员一道,远赴也门,开展为期两年的医疗援助工作。自1966年开始中国向也门派遣医疗队,先后有4000余人次开展医疗合作。本钢总医院也先后派出耳鼻咽喉专业、泌尿专业、内科专业等优秀临床骨干医生参加辽宁省援也医疗队,他们以自己精湛的专业技术水平和崇高的职业道德,受到了也门人民和医疗同行的高度赞誉。第一次走进亚丁共和国医院,丛钢地仿佛穿越时空,又回到了八十年代。这是一个政局动荡不安的国家,长年持续的内战,使得国民经济不但没有发展,反而严重倒退。这里的医疗环境非常简陋,经过医院昏暗的走廊,可以看到掉了油漆的墙壁,病室像一个大军营,十几张床摆在一个大屋子里。手术室设备简陋而陈旧,麻醉机大部分都已不能正常使用,手术床大多老旧,只能说是勉强使用。医疗队全体成员表示,愿用实际行动发扬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不辞辛苦、甘于奉献、救死扶伤、大爱无疆”的中国医疗队精神,帮助也门人民,解除他们的病痛,为也门的发展发挥自己的光和热,同时也为国家大外交做出自己的贡献。作为一名麻醉师,丛钢地的工作在手术室,经过一个月的适应,他在也门的麻醉工作全面展开。亚丁共和国医院是也门部级医院,相当于国内的省级医院,整个南也门的病人都要到这里来就诊。这里病种非常多,尤其是小儿麻醉,从早产儿、新生儿到婴幼儿,遇到的情况也是林林总总,对丛钢地的麻醉工作带来了不小的难度。来也门之前,他为此做了充足准备,专门到中国医大二院进修小儿麻醉,使他对小儿麻醉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使其尽快适应了在也门的麻醉工作。

学医多年,丛钢地一直有一个梦想,那就是不断地提高自己的医术,更好的为家乡人民服务,履行自己步入医学殿堂的誓言“除人类之病痛,助健康之完美”。始终把“患者至上,安全第一”作为自己的出发点。每一台麻醉,他都努力做到“无痛,舒适”,让患者体会到“舒适医疗”的最佳感受。

责任就是生命。丛钢地医生用实际行动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去,待患如亲。用平凡的工作诠释了一名麻醉医生救死扶伤、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天职。他技术全面,医德高尚,赢得了广大患者的信任和同行的尊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