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心化雨润桃李

——记本溪县草河口镇中心学校教师刘玉平

刘玉平,本溪满族自治县草河口镇中心学校教师。2002年,师专毕业后,她扎根乡村教育十余载,清贫劳苦也乐在其中。她用真心关爱学生,用真情教育学生,被孩子们亲切地称为“老师妈妈”。她刻苦钻研、大胆创新,精心制作课件丰富学生课堂。所执教的课程多次获省、市优秀课例,并多次承担学校观摩课,示范课。她撰写的多篇论文获国家、省、市优秀论文奖。本人也曾获得本溪市优秀教师、本溪市优秀少先中队辅导员等荣誉称号。

为梦想,走出大山,为信念,回归故里

为了一颗求学梦,刘玉平走出大山,师专三年,立德树人,她励志回归故里,教书育人,只为给大山里的孩子带去希望。作为一名乡村教师,她深知孩子们需要的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慈母般的关怀。面对班上一部分住校生,刘玉平手把手教他们洗头、洗衣服,而对待自理能力相对差一点的低年级学生,刘玉平则亲自为他们洗好衣物。逢年过节走访慰问学校留守儿童,秋冬换季自费为家庭困难的学生准备保暖衣物鞋帽。

十几年如一日,很多同事因忍受不了山区的艰苦和清贫,而纷纷选择离开,因此当地很多人都感叹“农村学校留不住好老师”。霓虹灯的灿烂谁不向往,家人的陪伴谁不渴望,但是刘玉平一想到那一张张质朴纯真的笑脸,就不断告诉自己“我不能这样不负责任的离开”,一个“爱”字,改变了她前进的方向,更拴住了她不舍离别的心。在她教过的学生中有个小女孩,当时只有一年级,父母离异,跟着妈妈生活。但由于妈妈常年在外打工,一连几个月都没有消息,无人照料的小女孩只好寄宿在学校,可是一旦学校放寒暑假,她就没有地方可去了,只能躲到学校附近的小旅馆,靠老板的施舍得以多住几日。得知此情况的刘玉平感到十分震惊,初为人母的她实在难以接受让一个小女孩独自在外流浪,于是,每到寒暑假小女孩无处可去的时候,她就将孩子接到自己家,陪伴她度过一个又一个欢乐的假期。有一年冬天,小女孩和妈妈再次失去联系,当其他孩子都穿上了棉衣棉鞋在操场上堆雪人、打雪仗,玩的不亦乐乎之时,小女孩却只穿着薄薄的单衣单鞋,哆哆嗦嗦地躲在操场的角落里。每次听到走廊里“啪嗒啪嗒”的单鞋底打击地面的清脆声音,都仿佛敲打着刘玉平的内心。当天放学后,她就迫不及待地带着小女孩到商店买了两套棉衣棉鞋。刚换上保暖又漂亮的新衣服时,小女孩眼睛里闪着晶莹的光亮,刘玉平走过去轻轻搂住她问:“喜欢么”,不擅言语的小女孩使劲地点头并轻轻道了声“谢谢”,回往学校的路上,她就一直牵着刘玉平老师的手,温暖而幸福。

为教育,奉献青春,为桃李,播撒阳光

浇花要浇根,育人要育心。每次走进教室,看着同学们渴望知识的眼神,她觉得这里需要自己,无论如何都不会离开这些等待她浇灌的花朵。而唯一一次的短暂离开,却让她终生难忘。那还是刘玉平第一次当班主任的时候,正好赶上自己刚过周岁的孩子突发疾病,情况较为危急,她万般无奈之下,只好嘱咐学生们说:“老师家里有点急事,需要回去一趟,很快就会回来,你们一定要好好表现啊”。同学们信誓旦旦,异口同声地表示尽管放心。可当刘玉平第二天赶回学校的时候,却被告知她所带的班级因为纪律问题被校长点名批评。第一次当班主任就被否定的滋味很难受,也很委屈。孩子未痊愈的担忧,再加上班级荣誉受损,学生被批评,种种压力让刚刚步入教师岗位不久的刘玉平几近崩溃,她第一次面对这些四年级的孩子哭着说“你们就不能可怜可怜我吗,我的孩子只有13个月呀,你们怎么这么不让人放心呢……”,一时间,全班都安静下来了,甚至可以听到有些学生也在抽泣。第二天,刘玉平照常来到教室带领孩子们上早自习,发现黑板上贴了一纸,上面用彩色笔写着一句话——对不起,老师妈妈,刘玉平再也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她知道孩子们的良苦用心,更深刻地感受到他们的善良与感动。

十余年的教师生涯,她送走了一批又一批毕业生。每一次的用心浇灌,都会收获满满的师生情。刘玉平教过的学生中有即将参加中考、高考的,每到考试来临之际,都会接到一些学生家长的电话,希望她能给孩子们送个祝福,加加油、鼓鼓劲。她知道这是家长和学生们对她的信任和肯定,她也尽可能地去帮助所有有需要的学生。如今,刘玉平所带的学生中有不少已经奔向全国各大高校,每年过年过节还都会收到这些孩子们的祝福短信、电话等。


效忠在三尺讲台上,用小小的黑板让农村的孩子们看到外面的世界,这是刘玉平老师的追求,她把青春和热血留给这里渴望走出大山的孩子们,在村小这片教育沃土上谱写一生所热爱的教育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