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义工的责任与担当


——记市益心爱救助孤儿义工团队成员孟淅

在本溪市益心爱救助孤儿义工团队里,提起孟淅可以说是无人不知。自2009年加入慈善义工队伍以来,一直以助人为乐、以奉献为荣,不论是面对他资助的孩子,还是到敬老院照看孤寡老人,或者是走访生活困难的孤儿,到特教学校陪伴学生,只要他能够力之所及,都会尽最大的努力与热忱,给予别人一份真切的温暖和关怀。7年来,他用于公益事业累计奉献时长达700多个小时,个人捐款近万元。

无偿献血,是自己应尽的义务

孟淅是市林业局林科所的一名普通职工。没有谁会想到,正是这样一个普通平凡的人,多年来却一直默默地从事着公益事业,一直坚持用实际行动,为社会、为他人默默地创造幸福、带去快乐。

自2001年起,孟淅第一次踏上红十字会的献血车,开始了他第一次无偿义务献血。15年来,他已先后7次献全血合计2600毫升、42次献血小板合计84个单位,累计献血总量达23000毫升,几乎是一个成人全身血液总量的5倍。

记得在刚开始献血时,血站根据孟淅留下的单位名称,总会给他单位发张信函,以示表扬,单位也常常据此给予他一定的奖励。孟淅的心里有所不安,觉得这样一来,“无偿”二字带了一点瑕疵。在之后去献血的时候,他恳求血站工作人员,把他登记表里工作单位一栏的信息去掉。

人体献过血后,难免发虚,需要调养一段时间。但孟淅并没有为此耽误工作,总是根据自身情况,合理安排,做到了献血与工作两不误。他曾获得2010-2011年度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银奖和2012-2013年度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

救助孤残,是自己应尽的责任

2010年,他开始与一名正在读初中的社会散居孤儿小萌结成了帮扶对子。除了定期捐助孤儿助学款外,他还经常利用业余时间上门走访,帮助解决孤儿及其寄养家庭的实际困难。在一次走访中,孟淅了解到这个孤儿贫血,他随后就到超市给孩子买来了牛奶、红枣等补品。在又一次的走访中,他听孤儿的姑姑说孩子的鞋是从早市地摊上买来的,不合脚。他便马上到体育用品商店给孩子买了一双运动鞋。孤儿的姑姑出于感激,一直要打听孟淅的工作单位,想送去感谢信等,都被他婉拒了。

在孟淅的心里,还有一群十分特殊的关注对象——也是益心爱救助孤儿义工团队重点关注的对象——市特殊教育学校的孩子们。在每个周日下午,在益心爱救助孤儿义工团队到特教学校活动的日子里,孟淅总会风雨无阻地到特教学校与那里的学生们交流、做游戏,并时常给孩子们带些水果、食品等慰问品。他就像那些聋哑学生的朋友、家人一样,关心、关爱他们。通过简单的手语对话,或纸笔交流,让他们对外界有更多的了解,增强他们对外面世界的适应能力,避免自我封闭在一个小圈子里。

孟淅在加入益心爱救助孤儿义工团队后,为了帮助团队开展社会散居孤儿生存现状调研,放弃个人休息时间,不分白天黑夜,不论寒冬酷暑,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孤儿走访中。在走访时,他恪守团队规定,认真做好各种记录、登记、物品发放等事情,走访后又积极参与数据整理、汇总工作,为团队取得详实完备的本溪市社会散居孤儿调查资料做出了贡献。

爱心坚守,在他眼里是公民应有的担当

在多年的义工活动中,因为团队所接触到的,大多是社会上的弱势群体。所以在活动中,他总是为对方着想,以朋友相待,尽力消除对方的自卑心理,尽力避免敏感问题,严格要求自己的言行举止,很好地完成团队交给他的工作和任务。

他看重团队的力量,并善于从伙伴身上汲取经验与力量,开拓思路,更好的服务于救助对象。同时,也更好的维护了这个团队,使得益心爱救助孤儿义工团队成为本溪市义工团队中一面鲜艳的旗帜

如何让人们的善心变为善行、让人们的心动化为行动,带动更多的人加入到义工的队伍里来,这也是孟淅关切的一个问题。平日里少言寡语的他,总是用行动来感染身边的人们与家人,只有时间与条件允许,他总会带着他的女儿一起出队。同时,他还利用网络这个平台,对一些义工活动作出文字说明,并配以照片,加上自己的理解,以便让更多的人来了解义工组织,了解义工活动及其意义,在潜移默化中起到了宣传作用。

孟淅与他的家人,都是普通的工薪阶层,收入并不高,还有上学的孩子、高龄的母亲。但他仍能主动尽自己的一份力量去帮助别人。他对自己所做的一切看的很淡,从不认为自己有什么高尚之处,惟求心安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