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里需要我我就到哪里去

——记本钢板材能源总厂职工付晶

“哪里需要我,我就到哪里去”这是付晶的人生格言。平凡岗位需要她,她便三十年如一日地认真坚守;社会慈善需要她,她便不辞辛劳地到敬老院做义工,长期照顾残疾人夫妇,为社会奉献爱心。

平凡岗位,三十年如一日认真坚守

付晶在工作岗位上认真负责,踏踏实实,参加工作三十余年,她始终坚守在平凡的岗位上,从来没有因个人原因向单位请过一天假,她积极上进,虽已年过四十,但是她还是能够认真学习上级关于安全生产的指令、文件、会议纪要等;及时了解安全生产情况,传递安全生产信息。遵章守纪,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同时,生活上,她热心细致,帮助身边有困难的同事,积极参与厂部及公司主办的各种活动,是能源总厂各类活动的“积极分子”。虽然工作和生活中也总有一些压力,但是她从来没有放弃过做义工,反而将压力转化为动力,更加努力地做好义工志愿者活动,有条理地安排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很好地完成了志愿服务的各项工作,得到了能源总厂领导的支持与肯定,在总厂内部引起巨大的反响。

孝老爱亲,将温暖献给每一位孤寡老人

付晶做义工已经有七年的时间了,去过很多敬老院,但去的最多的要数石桥子敬老院。那里的老人大多无亲属照顾,是一群孤寡、残障、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有些聋哑老人,更是难以沟通交流。面对这些,付晶从没有流露出生分的感觉,像对待自己亲人一样,不怕累也不怕脏,尽最大努力与老人们拉近距离。她还经常和老人们聊天,通过这种方式来慰籍一颗颗苍老而又渐渐封闭的心。这期间付晶也从最初的不了解慢慢成长为一个经验丰富的义工,学会了不少技能。她学会了理发,刚开始只会剃光头,后来,随着不断钻研以及实践次数的增多,理发技术大有长进,如今付晶已经可以进行常规发型的修剪了,老人们对于她的理发手艺也都是赞不绝口。每次去敬老院,她都为有需求的老人洗头、剪头、剪指甲,处理好老人们的个人卫生后,她又不知疲倦地开始打扫敬老院室内外卫生,为老人们创造舒适整洁的生活环境,每当看到窗明几净,老人们都非常开心,她自己也从内心体会到助人为乐带来的满足与快乐。

公益劳动,营造和谐美好氛围

在敬老院不远处有一块庄稼地,方圆数亩,种植玉米和土豆,由于敬老院里的管理人员只有三、四个人,加之院里的老人还需要照顾,收割便成了一块心病,这项任务很快就被付晶和其他义工揽了下来。到了收获季节,她跟其他义工准时到来,不怕脏不怕累的在地里忙活着,看到玉米入仓,土豆入窖,他们都流露出喜悦的笑容。

敬老院的工作人员实在太少,包饺子这样费时费力的工程很难再这里实现,都说“好吃不如饺子”,为了让老人们能隔三差五吃上一顿饺子,付晶充分发挥所长,在敬老院里总是第一个挽上袖子开始和面,剁肉,剁菜,擀面皮,样样在行,动作麻利,颇得众人赞誉,人送外号‘付快手’。端午节前夕,她总要亲自包好多种类的粽子,煮好鸡蛋,带着五彩线和一些时令水果到敬老院看望老人们。冬天送棉衣棉裤棉鞋,虽说不多,但常年累计下来,花销也不少。这对于工薪阶层的付晶来说,也是一笔不小的费用,但她觉得能为老人带去关心和问候,更加有意义。

残疾家庭风雨无阻奉献爱心二十年

付晶的邻居隋玉虎夫妇,均患有小儿麻痹症,无法行走,生活很难自理。付晶知道后,主动担负起照顾这个残疾家庭的重任,这一干就是20年。每天早上上班前,付晶总要腾出一定时间到隋玉虎夫妇家,为他们准备好早饭,等晚上下班后,吃完饭又要到他们家里去准备晚饭,周末还要清洗夫妻俩的脏衣服,打扫卫生。每逢节假日,付晶还会邀请隋玉虎夫妇俩到自家做客,为他们做好丰盛的美食。这二十年里,每天都是如此,她从不抱怨也从没停歇过,就连社区工作者都说,“每天早六点和晚六点,付晶20年来风雨无阻。”

付晶闲暇时间还会到特教学校,去看望那里的孩子们,为他们带去生活和学习用品,与那些聋哑孩子手语交流,做游戏。让他们感受来自社会的问候与温暖,拉近了彼此的距离,为他们更好的融入社会创造了条件。

付晶坚信,有爱就有希望,让爱无限传递,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得到社会关注,在奉献中收获快乐,提升自己,为社会创造更多的爱心,更多的温暖,更多的笑声,更好的发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实现自己真正的人生价值,谱写人生新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