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群众的平安守望者

——记南芬区下马塘社区张希忠

现年74岁的张希忠同志是下马塘社区一名有几十年党龄的老党员,曾任下马塘社区党委书记十余年,老伴是一名退休教师,生活上还算比较富足,儿女又很孝顺,可以说他的晚年生活是丰衣足食、幸福美满。但他是个闲不下来的人,2000年他离开了社区这个工作舞台,同其他人一样,心里有暗暗的失落感。但不久他就找到了另一种诠释生命意义的方式,那就是发挥余热,为社区的居民群众继续服务。

用奉献为社会作回报

他经常这样说:“我是一名党员,社区是我家,我还可以为家人做很多事”。他从自身做起,在开展新的学习活动中,总是走在党员队伍的前列;无论社区组织什么样的活动,他总是最踊跃的那个;他还很关心年轻党员在思想上的变化和发展,时常与新加入党组织的同志们谈心,为他们指引思想的航向。他还把一些愿意为社区服务的老党员组织起来,建立了一支自愿者巡逻队伍,他们每天都走在辖区的大街小巷,发现了可疑人、可疑事就上报;遇到谁家有困难,他们主动伸手帮上一把。五年来,无论刮风下雨都会见到他们熟悉的身影。

2012年的一天,居住在社区二组80多岁的邹永礼想到院子里散散步,刚走到院子中间,只觉得腿一软摔倒了,这一跤摔的可不轻,顿时觉得头晕目眩,拐杖丢到了一边,儿子也不在家,想起也起不来,真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这时,巡逻队刚好走到他家门口,听到院子里有声音,他们就冲了进去,邹永礼正无助的躺在冰冷的水泥地面上,他们连忙把邹永礼背进了屋,联系了他的儿子,邹永礼的儿子看到巡逻队的成员们连忙道谢:“各位大爷,今天多亏了你们,谢谢你们了,巡逻队真是好呀,我们年青人也要向你们学习,赶明个我们也组织个服务队什么的,为大家出一点力嘛!”这虽然是一件小事,但正是这件小事让我们重新认识了“扶不扶”这个社会问题,同时将巡逻队的爱心成功地传递下去,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让我们感到社会更加和谐、生活更加幸福。

用真情为群众办实事

他始终把“上为政府分忧,下为百姓解难”作为自己的座右铭,全心全意为社区居民服务,千方百计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题,赢得了社区居民的认可和好评。为了推动和谐社区的建设,他组建了社区义务巡逻队,自从巡逻队组建后,他多半的时间都是辖区的大街小巷、调解邻里矛盾之间度过,而他的老伴看在眼里,疼在心上。巡逻队成立之初,老伴很不支持,因为张希忠同志身体不好,还动了一次大手术,现在身上还留着长长的刀疤,老伴担心他的身体吃不消,多次劝他不要干了,他说能够帮助别人自己也很快乐,慢慢地她理解了丈夫。每当有人到家中找张希忠帮忙时,她总是热情招待,有了家人的支持他工作的热情更高了。

张希忠的老伴这样评价他们,一群老头子能干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儿,也就是在一起瞎乐呵。可他们还真干了一件大事,2012年8月4日这天,下马塘普降大雨,社区三组的居民区地势低洼,20多户居民随时都有危险,他带领巡逻队的队员们走东家、窜西家的动员群众们撤离,冒雨穿梭在巷子里,有的家里有老人,有的家里有小孩,撤离不太方便,他们就连背带扛疏散群众,保证了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

用爱心为居民解难题

有人问他:“您这么大岁数还这样为别人操劳,您图个啥?”他动情地说:“我从小家里穷,是党和政府给了我幸福的今天,我要用感恩的心报答党、回报社会。”几年中,他就是用这样的心态服务于社区。河西有一位老人叫孙平文,涨水时说什么也不走,还说“破家值万贯,我不能走,死也不走”。他看没有别的办法了,就和巡逻队的几位老同志,把老人硬是抬上了车,转移到安全地带。接着他们没有停歇继续动员其他人。北堡居民们都转移到车上了,正准备走,张希忠突然发现杜子仁老两口没在车上,急忙要下车去找,这时雨越下越大,年轻的同志都说不让他去,派其他人去就行。他说:“你们不知道他家,我带你们去”。这时水位已经没过膝盖,他带领两位年轻的同志,淌着冰冷的山水到了老人的家。两位老人由于年龄大,听力不好也不知道外面发生了什么事,正蹲在地上清理屋内的积水呢,他和两位老人做了简单的沟通后,协助两名同志将老人背起,深一脚、浅一脚的把老人送上车。雨越下越大,水位越涨越高,只听轰隆一声,远处下马塘文革大桥就被洪水冲走了,大水无情的淹没了他们的房屋,下马塘社区的居民都被张希忠带领的巡逻队员带到了安全地带,无一人伤亡。这时,人们才意识到巡逻队干了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     

日子一天一天的过着,他的脚步也不停的走着,他的爱心继续传递着,他的责任始终履行着。他说:“只要他活着,他就会这样继续走下去,绝不辜负党给他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