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就在身边

——记平山区平山街道永兴社区居民王彦江

他自小就是小儿麻痹;为了照顾老娘,他也没为自己找个伴;他住在这旮旯大小的24平方米里,几十年地困顿着……可,他的肩膀真的宽阔:为了转动身下的轮椅,为了托起苍白的老娘,为了那些不能放弃的尊严、原则和传统美德,他选择了坚强,他必须坚强,他坚守着坚强。他的肩膀,他的脊背,宽厚、温暖。 他就是王彦江。

身残志坚,他与老娘相依为命

王彦江所住 24平方米的小屋,推开门,就能看到客厅、厨房、卧室以及用门帘子挡住的卫生间。王彦江的小屋里没有墙,就是一个大开间。他管这里叫家,因为,这里除了自己,还住着老妈。 

小屋是王彦江在1992年,经多部门批准同意后建起来的,起初被当做小卖部来用。因为患有小儿麻痹,行动不便,同时也为了照顾小卖店的生意,所以王彦江一直住在这里。后来,与大哥一同居住的母亲,也搬了过来。因为那时,王彦江的大哥患上了癫痫和精神病,实在是太闹人了。也就是从那会儿起,母子俩相依为命地在这24平方米的小屋里,一直生活到现在。 
2002年的一天,王彦江和躺在炕上的老娘说话,可叫了几声,娘都不回答,把轮椅摇到跟前推推,娘还是没有反应。这给王彦江吓得够呛,立即打电话求救,忙活了一个礼拜,才把因为脑出血而在鬼门关上绕了一圈的老娘给救回来。 

那之后,为了还清救治老娘而拉下的饥荒,王彦江把小卖部里的东西做了个清仓;而为了更好地照顾老娘,王彦江关闭了已经经营10年的小卖店。可即便如此,2005年的时候,王彦江的母亲还是病得再也下不了床。 

悉心照料,他是侄子心中的父亲

王彦江的亲大哥去世后,留下了一个在读小学六年级的儿子,而大嫂早在孩子6个月大的时候就离开了。这种情况下,又是王彦江,这个小儿麻痹症患者,艰难地滑动轮椅,接下了照管孩子的重任,供他读书、教他做人。

一个残疾人,即便开过家小卖店,又能有什么钱。而他一向节俭,王彦江的侄子说,奶奶身体很不好,夜里常会疼得乱叫,而二叔王彦江睡在小屋另一头的沙发上,深夜里被奶奶的呻吟声唤醒,他经常来不及坐上轮椅,就直接滚下来,匍匐在冰冷的地砖上,惊恐地、惊慌失措地爬向奶奶的炕头……

“说实话,二叔在我心目中就是父亲的形象。真的,他挺高大的,我对于二叔的感情,要多于父亲……”王彦江的侄子如是说。

大哥去世后,王彦江使出浑身解数,只求让侄子过得稍微好些。一年冬天,三九严寒,家里没有热水。王彦江把侄子的脏衣服放在大盆里,用皮管子把冰凉的自来水引过来,然后爬下轮椅,跪在地上,趴在盆边,给孩子洗衣服。这一幕,王彦江的侄子永远都会清楚地记得。从那之后,孩子再也不舍得二叔帮他洗衣服了,从那之后,孩子成长了很多。

几年前,24平方米的小屋里还没有通下水,脏东西只能先用桶接了,再倒在外面。侄子懂事后,这个脏活被他揽过去了大半。

从小学到技校毕业,王彦江承担了侄子的全部学杂费和吃穿用度,4、5年间,他花在孩子身上的钱足有7、8万。而这笔钱,他曾经是准备用来娶媳妇或是买电动残疾车的。但钱花了就是花了,用在侄子身上,王彦江舍得,他也从来没有后悔过。只是,不管媳妇,还是电动残疾车,直到现在,都只能是他一个越来越遥远的梦了。

王彦江爱孩子,却绝不溺爱,也不会因为是侄子,就不好意思批评。相反,王彦江对侄子的要求很严格,“家里这个情况,你要是不好好学习,将来就没有出路”、“不准抽烟”、“不准嗜酒”、“不准结交狐朋狗友”……而孩子也很听话,从不吸烟、绝不嗜酒、交友谨慎、工作积极热情。侄子是王彦江心中的爱、心中的善、心中的未来、心中的阳光。

肩负重担,坚信有母亲在就有家

因为常年卧床不起,王彦江母亲的生活已经不能自理。每天早上5点,王彦江就会起床给母亲换下脏衣裤,拿去洗了。怕给邻居添麻烦,这些衣裤就都挂在卫生间里晾着。而白天,如果需要给母亲换衣服,王彦江就会锁紧大门,偷偷换好后,把脏衣服收起来,等到晚上再洗。 这,或许是这对苦难母子最质朴的自尊心吧。 只是,王彦江身上的那件绿色的外套,已经脏得太久了。 

坐在轮椅上,王彦江想出门,很不方便。他要把家里的两把椅子搬到门口,从轮椅挪到椅子上,再从这把椅子挪到另一把椅子上,随后把第一把椅子拿出来,放在外面,自己再小心地慢慢挪过去。一个门槛,1米的距离,王彦江要挪动3、4次才能满身大汗地完成。如果没人帮忙,他是没有办法把轮椅弄出屋去的。 
不过,就算轮椅能挪出来,也无济于事。因为,门外是1米多宽的窄路,而且两头还各有6、7级台阶,对于轮椅来说,那无异于天路。 于是,一位孝子,就这样硬生生地被留在24平方米的空间里,一呆就是十几年。 
好在王彦江是这里的老户,小屋又紧挨着菜市场,所以家里缺了什么,王彦江只要一个电话,对方就会给他送过来,着实帮了很大的忙。 

王彦江的老娘是幸运的,虽然曾经不幸的她育下了一个患有小儿麻痹症的孩子;虽然曾经不幸的她患了脑出血,至今难以下床;虽然她现在仅能住在临时搭建的小屋中的一爿火炕上……但,那个或许曾经让她蒙羞和非议的孩子,却扛起了连很多正常人都扛不起的坚守和执着,用的却是他那连自己都照顾不好的身躯。愿每个人都担负起责任的“重”“量”,惟如此,这个社会才有担当,这个民族才有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