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生命的红烛

——记市第一高级中学教师郑铁刚 

郑铁刚,现任市第一中学数学教师、高三艺体班班主任、学校办公室主任。工作16年来,他连续担任班主任15年,共送走九届毕业班。作为人民教师的他,拥有着一个如铁似钢的名字,更拥有着钢铁般的意志和性格。

默默耕耘,无私奉献

十六年来与学生朝夕相处,休戚与共,尽管有一年四季的忙碌与疲惫,但对学生博大而无私的爱使他的每一天都充满蓬勃向上的力量。2000年,当团市委准备调他去工作时,看到学生期待的眼神,家长期盼的目光,心中便升起一股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他离不开他的学生,他舍不得教育,舍不得学校,放弃了晋升的机会。晨曦时的真情交谈,讲台上的辛勤耕耘,台灯前的伏案疾书……这一幕又一幕,让他理解了奉献的真正含义。六月里学生们自信的脸庞,家长们的怒放的笑容,让他一次又一次体会到成功的幸福与快乐。原来他苦苦追寻的人生坐标就在这里,立志把一生定格在这块“教育青年,造就人才,服务社会”的沃土上,用爱心与奉献为那一颗颗积极向上的心灵,打造那一片春意盎然。  

他从不畏惧繁重的教学任务,无论是什么类型的班级,只要交到了他手上,他总能以最旺盛的热情、最丰富的经验、最立体的姿态,最终交上一份令学校、家长、学生都满意的答卷。因为他深知: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也是个人立足学校舞台的根本所在。他的数学课,学生一不害怕,二不厌倦,因为在他的激情四射与耐心指导下一定能有所得,在他的谆谆教诲与春风化雨中一定能收获满满的自信。他的弟子,有北大的学士,有清华的硕士,也有剑桥的博士生,他在培育了众多优秀人才的同时也锻造了自己独树一帜的教学风格。他始终坚持做到育人重于育学,思想工作重于知识传授。他的学生,内心时刻充满阳光,洋溢着青春与活力,拥有成熟的人格并焕发着团结、智慧的力量。他把和同学们一起披星戴月当作荣耀,把和同学们一起摸爬滚打当作乐趣,时刻用自己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影响着他的学生,引导着他们走向成功的那一头。这一切每每真心的付出都换回了红遍六月的鲜花和掌声。

兢兢业业,任劳任怨

而立不惑之间,正是当打之年。工作起来的他,真的像夏天一样,满满的热情却又不知疲倦。时针指到了21:00,待住宿的学生们回到寝室,他下班了,到家后为熟睡的妻儿掖掖被角;时针又转到6:10,要出门了,轻轻地告诉妻子该起床了,他也要开始工作了。每天,他总是穿梭于办公楼和教室之间,因为学校的琐碎工作需要他协调处理,你也会经常看到他在教室上走廊里经常和学生谈心,很多老师好奇地问道:这么多事情,你是怎么摆布开的呢?他总是笑着说:勤能补拙。

从2005年起,他承担起了学校交给的特殊任务——连续7年担任那些令同行谈起色变的成绩差、纪律也差的“双差班”班主任,这一带就是连续五年高三。说起也怪,郑老师就是有那份魅力,那些所谓的“差生”,到了他的手里变得那么乖巧,那么富有责任感,那么善解人意。而且每年高考都能取得“大翻盘”,一本和二本人数都名列年级前茅。用08届的董同学的话说:“郑老师就是有魔力,总是在人绝望的时候给人以希望,总是能化腐朽为神奇,我原本就是腐朽,但是现在我神奇了,从他的身上,我们学会了一份坚毅,一份自信,一份勇敢,一份执着,一份责任,一份坚守。”是的,难以想象,几年如一日的高三生活,没早没晚夜以继日的忙碌,不管任何士兵都能培养成将军的豪气,不管多大的一盘散沙都能聚成沙丘的果敢,不管是否是节假日每天有三分之二的时间在校园中渡过,可他做到了。

在牢记教师身份的同时,他没忘自己还是学校的一名管理者,更没忘记除了要对学生奉献自己的爱心之外,还要更好地服务于广大教职工。在别人眼中,他不是官,他只想成为一个劳动者,一个通讯员,一个贴心人,一个好朋友。能为别人做的,自己一定竭尽全力,不遗余力。他始终牢记自己是一中的一员,对上不轻慢,对下不张狂,对外不卑亢,每一言一行都要字斟句酌,维护学校领导的威信,维护一中的整体形象。在自己心中,他是个官,是个不小的官,对党和教育事业忠诚,自觉抵制歪风,树立正气。勤政为领导为师生,淡泊名利,不计报酬。进入大峪新校区的七年来,他早出晚归,为的就是多争取一些时间,为学校和广大师生多做一些事情。学校正值重塑辉煌的关键时期,他时刻都能以大局为重,勇挑重担,超负荷运转,但他从来没有怨言,因为他懂得在学校需要之时身为党员干部应尽的责任和义务。他吃苦耐劳,甘于奉献的精神,感动着身边的每一个人,他正和他的战友一道为打造一中的艳阳天而努力奋斗着。

精益求精,缔造辉煌

瑟瑟的冬天,总是让人厌倦。铁刚是人,毕竟不是铁打的,也有迟钝生锈的时候。2008年底,早上起床,他发现自己突然间腰疼的连袜子都穿不上了,后经确诊为腰间盘突出,医生建议卧床休息两周。身为校团委书记,又是三年十一班的班主任,还有三个班的数学课,日子总还是要过的,即便是真的卧床休息,也还是能找到人去代课代班的。可他却一节课也没耽误,一天假也没请,居然就坚持过来了,还说发明了叫什么“忘我工作治疗法”。

不久前,学生们私下议论:“咱班主任到底结婚没有?”“都多大岁数了,还没结婚?”“我估计好像还没成家,这成天到晚的也不回家呀,净陪我们了,成家估计也离婚了,咱们得好好学,别让老师为咱们操心了。”

2009年初,孩子在沈阳医大住院手术,正值高三备考关键时期,想想孩子,看看学生,他一狠心,只给孩子打了个电话:“你有妈妈陪着,爸爸在家陪着60个哥哥姐姐,等你病好出院了,爸爸陪你去看天安门。”善意的谎言背后,也能隐隐的感觉到那种酸楚的味道。

结婚15年,没和妻子一同旅游过,没带孩子外出游玩过。别人玩笑问:这么生活委屈不?委屈自己可别委屈老婆孩子呀。是的,看着别人家有玩有闹的,有山有水的,好像自己的家少了一份繁荣与温馨,但面对那对充满理解的妻子、懂事的孩子、亟待成长的学生们,他又充满了那种无穷的、忘我的、神奇的力量。

敬业者,人恒敬之。“乐业”、“敬业”、“勤业”、“精业”,一直是他所倡导和追求的。他对工作的认真态度、高度的责任心、精湛的讲课艺术和渊博的知识始终感动着他身边的人。什么样的选择决定什么样的生活。今天的生活是由多年前我们的选择决定的,而今天我们的选择将决定我们多年后的生活。人生就是要不断向前看。向前看,生活就是在进步的,向后看,生活就是在倒退的。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忙碌中有一种充实,奋斗中有一分快乐,寒梅傲霜开,没有争奇斗妍的喧闹,没有天姿国色的娇媚,惟有暗香幽幽飘来。他不求轰轰烈烈,但求踏踏实实;他不求点滴回报,但求桃李满园。在剑桥大学读博士后的彤彤同学在微博中用英语写道:做学问做事业就应该全身心投入,不能左顾右盼,我成功的动力源于班主任郑老师。在北大读博士的云鹏同学回复说:郑老师是我的灯塔,即便是在北大,也很少有像他那样拼命工作的。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在事业默默地耕耘中,乐此不疲,一路走来,硕果累累:先后五次被教育局记三等功或嘉奖,曾荣获“辽宁省教育系统优秀党员”、“辽宁省中小学德育工作先进个人”、“本溪市师德标兵”、“本溪市优秀教师”、 “市自然科学青年学科带头人”、“市教育局优秀党员”等各级各类奖励70项。

拼命工作是一种快乐,他这么说,也是这么做的。多年来,对待自己的所有工作,他从不讲什么客观理由和条件,总是默默无闻的努力去完成,多少个节假日,多少个不眠夜,他都是在拼命工作中度过的。虽然有时也会觉得身心疲惫,头发也脱落了许多,但和大家同行他的内心是舒畅的。每当看到大家的共同努力为学校的发展和学生的成长起了一点作用的时候,那种成就感,那种自豪感,是无以言表的。

正如冰心老人所言“情在左,爱在右,走在生命的两旁,随时播撒,随时开花。” 在他看来,奉献是右手,让他引导着他的学生不断前行,萌发出一个又一个春的希望;责任是左手,让他融化冬的寒冰在心底里一直默默地鼓励自己。正因有了这双手,才让他默默地在工作中辐射着夏的炽热;正因有了这双手,才让他在教育这片热土上采拮着秋的硕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