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的雷锋之心

——记本钢集团北营炼铁厂新烧结生产区工人常铖

在本钢集团这个大家庭里,有这样一位“80”后。多年来,在圆满完成了单位交予的各项工作任务的同时,他还积极投身公益事业,不断参加各类社会献爱心活动,帮助社会孤残儿童;他常年坚持义务献血,并加入了中华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志愿者队伍,成为了本钢广大青年职工的榜样。他就是本钢集团北营炼铁厂青年职工常铖。

残孤儿童眼中的他——亲切的“常叔叔”

在很小的时候,父母就常常叮嘱他,要做一个对国家和社会有用的人,这个‘有用’,不仅是指要用自己的才能回馈社会,更要用自己的爱心去奉献社会。父母这样一句话,让他时刻铭记于心。常铖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

多年来,常铖总会找时间去本溪三合学校以及本溪儿童福利院等单位去做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至今为止,他已经连续三年参加社会上自发组织的各类慈善义工活动。不仅仅是自己参与其中,他还带动身边的亲人、朋友,到社会福利院看望残障儿童,到孤儿院慰问孤儿,每次都会买些书籍、玩具以及一些生活用品,并义务献工。以前,他总会和母亲一道去,但在结婚后,则渐渐地变成他和妻子一有时间就会去看望那些孩子,这也成为了这个小家庭的一个习惯。每次看到小朋友们一张张开心的笑脸,常铖的心总会感到异常温暖。

在本溪三合学校多是唐氏儿童和自闭症儿童,而本溪儿童福利院里则多是一些先天或后天有残疾的儿童以及一些弃婴和孤儿。常铖认为这些孩子是最应该得到社会关爱和帮助的群体,因此,这两家单位也成了他最常去的地方。

“记得有一次,那是在本溪爱心公益群的组织下去本溪儿童福利院慰问残孤儿童,大家都精心准备了文艺节目,我呢,也参与其中,自告奋勇地说了段相声。因为之前从没当着大家的面做过艺术表演,在表演的过程中就出现了小插曲,由于紧张,一时把词儿给忘了,停顿了几秒钟,很是尴尬,脸都红了,可是意想不到的是,孩子们却被这突如其来的表演场面逗的哄堂大笑,结果尴尬的事儿,倒变成表演中的高潮。”说起当初那开心的一幕,常铖的脸上出现了略带腼腆的笑容。

“每次常叔叔来,我都特别高兴,他总会给我们带些好吃的、好玩儿的,还跟我们一起玩耍。我们都跟他特别的亲。”就是他们口中的“常叔叔”,用他的善意、爱心和活力给这些孩子们未来的人生道路点亮了一盏希望的明灯。

红十字会领导眼中的他——有担当的“小常”

2012年,常铖曾要为一名广东深圳的白血病小患者捐献骨髓。那是在2011年,在与妻子一同无偿献血的过程中,他又报名捐赠了造血干细胞样本,之后样本被存入中华骨髓库中。结果,在2012年9月初的一天,常铖接到了本溪红十字会的电话通知,他的配型样本已经和一名2011年出生在广东省深圳市的白血病小患者HLA-A、B、DRB1低分辨型配对成功,红十字会希望他能进行进一步身体检查,并捐献造血干细胞,常铖二话没说,当场便答应了捐献的事。晚上,当他把这个事告诉了父母和妻子的时候,也得到了他们的理解和支持。第二天,常铖就来到本溪红十字会,签署了捐献相关协议,并详细了解了捐献的环节和流程。

父母和妻子的支持给了很大动力,但周围一些听到消息的亲属和朋友对此有些不理解,他们担心他的身体因为捐献骨髓而受到影响。那段时间里,他会从科学的角度去向他们解释捐献骨髓,告诉他们捐献造血干细胞对身体没有什么影响。但最重要的还是那句话,当一个鲜活的生命在你面前等待你去挽救的时候,你能放任不管吗?“我,不能!”常铖语气坚定地说。

当时负责此项相关事宜的本溪红十字会秘书长刘国华这样评价了常铖:“由于我国目前对相关科学知识的普及还不够,社会上很多人对捐献造血干细胞存在一定误解。实际上,科学和临床已经证明,捐献骨髓对供者健康不会产生不利影响。在捐献骨髓这件事上,小常能够当场答应下来,并向周围的人去宣传相关科学知识,这足以证明,他是一个有识青年,更是一个有担当、有责任感、有爱心的青年。”

单位同事眼中的他——信得过的“伙伴”

2006年9月,常铖从辽宁科技大学金属材料工程专业毕业后来到北营公司工作。作为一个年轻人,他踏实勤恳工作,一步一个脚印,从岗位操作工做起,现在走到了一个作业区的副作业长的重要岗位,在工作中独当一面。按他所在的北营炼铁厂新烧结生产区燃料作业区作业长李锦的话说,这是一个“懂技术、有头脑,干活让人放心的小伙子”。

虽然年纪不大,但常铖已能很好地完成作业区的生产、技术、质量等多方面的管理工作。过去,作业区四辊料仓仓壁更换周期较短,使得成本大大增加。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常铖费了很大的心思。他通过反复地观察和研究,发现了煤、焦的仓储和化学特点,再结合现场实际料仓仓体及结构,提出了解决方案。方案实施后,效果非常好,他的用心和才能,让身边的领导同事对他这个‘80后’小伙另眼相看啊。

目前,在北营炼铁厂生产三区8号小高炉的拆迁工作中,常铖所在的新烧结生产区共派出了15名员工帮助拆迁。由于在平时工作中的突出表现,生产区委派常铖为总带队,负责组织、指挥相关工作。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原本需要两个工作日的工作,他们用了一天就全部完成了,得到了项目组的高度认可。拆迁的工作又脏又累,常铖一行15人从拆除现场回来时,每个人身上的工作服都不同程度地沾上了灰尘和油渍,但常铖身上的工作服看起来比其他人更脏,小伙子原本白净的脸上也满是泥渍和尘土。原来,每拆除一个部件时,常铖都是第一个冲进现场,检查是否存在安全隐患,然后更加卖力地干活,以带动身边的人高效完成工作任务。在接下来的几次拆除任务和扒料任务中,常铖都冲锋在前,带领职工克服诸多困难,均超额完成了上级交予的工作任务。用他同事袁春新的话说:“常铖带着大家干活,我们信得过。”

常铖,这个“80后”中的一员,用平凡的行动践行着他的人生信念。现在,他正活跃在山城的某个角落,为我们继续传递着正能量,他以自己敢于奉献、乐于奉献的精神感动着社会,激励着我们,用自己的爱心和行动温暖着全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