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心和善举筑起的良心工程

——记溪湖区河东街道河沿社区居民刘会兰

她是河沿社区的一位好儿媳,无怨无悔地长年侍奉着患有脑出血生活不能自理的婆婆和意外受伤瘫痪在床的公公,她的孝行善举赢得居民的好评和尊重。她叫刘会兰。

伺候公公婆婆,她无怨无悔

44岁的刘会兰,本来拥有一个幸福的家庭,和丈夫相亲相爱,孩子也很争气,在本钢技校念书。一家三口和公公婆婆同住一套80平方米的楼房,结婚20多年,从没有和老人红过脸。虽然刘会兰和丈夫都下岗,在外打工挣钱,钱虽然不多,一家人和和睦睦,自得其乐。

一年冬天,公公在冰雪路面上摔了一跤,造成腰部严重扭伤,大腿粉碎性骨折,生活暂不能自理。公公的不幸遭遇让婆婆着急上火,并于2001年患有脑出血,住院治疗。家里的公公需要伺候,住院的婆婆需要看护,平静的家庭生活从此失去了往日的欢乐,常年在外打工的丈夫更是不知如何进退。不出去打工,家里没有生活来源,要出去打工,把照顾父母的责任让刘会兰承担心里觉得说不过去。

人们常说,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来时各自飞,但刘会兰在关键时刻显出了贤惠而善良的美德。她告诉丈夫,你是家里的顶梁柱,安心出去打工。我在家里一定会替你照顾好孩子和父母的。

话说出去容易,事做下来艰难,而且是10多年的坚持更难。如何把老人照顾好?刘会兰想到的一句话是有个好胃口就有个好心情。什么是好胃口呢,就是可口的饭菜。刘会兰第一要做的就是把两个老人的胃口照顾好。人们常说众口难调,刘会兰的公公婆婆两个人就是两个口味。婆婆爱吃软的,公公吃硬的,为了照顾二位老人的口味,刘会兰一日三餐都要做两种口味的两样饭菜。但做饭菜还不行,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爱吃的饭菜,刘会兰隔三岔五地给两个老人烧些各自爱吃的饭菜。省吃俭用的刘会兰,对自己很苛刻,但对公婆的饭菜从不马虎。听说骨头汤对治疗骨折有疗效,刘会兰隔三岔五就会给公婆熬上一锅,但自己却从不喝上一口。

做好饭菜是照顾老人一日三餐的头道工序,第二道工序就是送。婆婆住院时,每次做好饭菜,刘会兰先安顿好家里公公的吃饭,就往医院送,风里雨里,酷日严寒,从未间断。

第三道工序是喂。生活失去自理能力的婆婆,经刘会兰的手喂了10年。每次喂饭,刘会兰都要精心地把骨头挑出来,把鱼刺剔干净,把饭菜搭配均匀。每次喂饭都是那么精心,惹得旁边的患者羡慕说,你这个喂饭简直就是一项良心工程。

悉心照料,用爱诠释孝心


做好一日三餐会让老人有个好心情,保持卧床老人的床褥干净和身体干净是让老人有个好心情的另一件难事。卧床久了难免有褥疮,大小便失禁难免味道难闻,难免全身不清爽。可刘会兰照顾的公公婆婆都避免了这些让人心情灰暗的遭遇。刘会兰是怎样做到的呢?

婆婆自从卧床不起后,为避免生褥疮,刘会兰每天坚持给老人擦身子,每天坚持给老人翻身5-7次,坚持4天一换洗衣服。婆婆在世的10年间,刘会兰给擦身至少3600次,翻身至少20000次,卧床10年代婆婆,一次褥疮没生过。

卧床的患者,大小便失禁带来的影响具有对身心的伤害性。有一次,婆婆夜间要大便,为让刘会兰多睡一会,不忍心叫醒她,结果大便弄了一床。当刘会兰她醒来的时候,发现婆婆的身子已经发红,她感到很内疚。为让婆婆的床上干净,身上干爽,刘会兰在老人的床头上安装了一个摇铃,婆婆大便小便时,只要一拽绳,她就会跑过来给婆婆接屎接尿,十几年来没有让婆婆住一次潮湿的被褥,这也为婆婆没有患上褥疮创造了条件。

为了能让公婆在一个干净舒适的环境中养病,刘会兰每天无论多累,都会把家里的卫生打扫的干干净净,外人到她家里一点也看不出这是个有瘫痪在床的病人家。细心的刘会兰,除了在吃穿用度上给予老人周到的照顾外,还特别注意老人的心情。从心理上安慰他们。为丰富老人的信息,刘会兰为老人们买来收录机。收听国内国外的信息,同时,二位老人还能听到各种有趣的事情和优美的歌曲,为二位老人的生活增添了一分乐趣。

两位老人有时不免互相埋怨发牢骚,整天闷闷不乐,每逢这时,刘会兰就有空没空与老人们唠唠嗑,还不时的给他们讲一些耳闻目睹的笑话和邻居之间的开心事,逗两位老人开心高兴,碰到老人说一些让人难以接受的话语,刘会兰从不计较,并总是笑脸相对,尽自己最大努力让老人身体健康、心情愉悦。

长期的操劳,使刘会兰病倒了好几次,可每一次她都坚强地挺了过来。在她的精心照顾下,婆婆安心安然地告别了这个世界,公公的痛风病得到缓解,可以下楼溜达买菜了。

刘会兰用心、用爱诠释着人间至孝真情,用深深的情、滚烫的爱温暖了公公婆婆的心。她的孝心也感动了身边的人,邻居们说,刘会兰用10多年时间筑起的良心工程,值得整个社会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