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沟乡的“和氏璧”

——记黑沟乡政府经管站站长邵士飞

桓仁满族自治县黑沟乡政府有一名普通的中层干部,一名爱岗敬业的共产党员,以不图名利的优良品质,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吃苦耐劳的奉献情怀,博得领导和同事的信任,赢得了群众的钦佩。他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在人生旅途中留下了一串闪光的足迹。他就是有“和氏璧”之称的经管站站长邵士飞。

工兢兢业业,困境中撑起一片天

邵士飞今年37岁,中共党员,2000年从农业学校毕业后被分配到县一个乡政府工作。2004年,他所在的乡政府和另一个乡政府一起被合并成一个大镇政府,三个机关的干部合到一起,人员一下子超编。2006年,该镇开始精简机构的改革,邵士飞下岗了。2011年4月6日,邵士飞被安排到黑沟乡政府劳动保障所上班,从那天起,邵士飞暗下决心,一定要在这里实现自己的“蜕变”!

一天,乡长马先锋因为招商引资等工作,半夜赶回乡政府取有关资料,他发现有一间办公室的灯还在亮着,进屋一看,邵士飞正在忙碌着白天没有干完的工作。又有几次,马乡长晚上到乡政府办公,每次都能看见邵士飞加班加点到深夜。乡长深夜回乡办公是偶然的,但看见邵士飞办公却成了必然。对工作的兢兢业业感动了乡长,2011年秋,经管站站长退休了,乡里开会决定把邵士飞安排到经管站工作,负责乡政府统计、双代办、土地管理、村级财务管理、家电下乡等多项工作,还兼任纪检委员和综治办土地矛盾纠纷的调解等工作。这时的邵士飞,像是上满了发条,超负荷运转起来。——全乡三千多户居民一万三千多人口,粮食直补工作几乎天天有农民找他,各村的会计报账报销几乎天天叫他,综治办调解土地纠纷、各部门统计数据等等都和他有关。统计报表数据、粮食直补人口录入等工作费时费力枯燥繁琐,过去的数据都是人工记录,各村的工作人员由于种种原因使许多数据不准确。如粮食直补登记,有的登记报表不是把村民名字写错了,就是身份证号码记差了,而身份证号码和存折差一字一号码,村民领取补助就拿不出钱,邵士飞只好从头开始,把全乡一万三千多人口的登记名单逐一核对校正,工作白天忙不过来,他只好又加班加点干了。仅粮食直补人口录入这一项工作,他就连续工作一个多月没有回家,终于建立了一部准确的全乡人口资料电子数据库。公益化债、垫徼税费等工作,有从八十年代开始发生的至今累积达一千多笔账务,涉及资金达二千余万元,他要亲自到村、组、和村民家里逐笔调查核实,这项工作历时一年,邵士飞圆满完成了上级安排的工作任务,使乡政府摆脱了历史账务的纠缠。摸清楚账务、建立好电子数据库,他的工作更加得心应手,他加班加点的工作,更多的是为了乡里的农民来办理业务就方便。因为信息不对称,看着和自己爸妈年龄差不多的大爷、大妈一趟趟往乡里跑,他心疼。他整理好的电子数据库,只要在电脑输入证件号码,相关的信息就弹出来了,信息化办公程序为黑沟乡群众节约不少时间,也方便了群众办理业务的繁琐手续。

邵士飞不但在工作上扎实肯干,对村里的群众也有春天一样的温暖。他调解矛盾纠纷时,对当事人态度和蔼、耐心细致的讲解政策法规,调解意见公平公正,让当事人心服口服,化解了十余件复杂的信访案件。

忘我工作,功夫不负有心人

邵士飞家住四河乡,每天要骑摩托车赶18公里的路程到县城,再换乘公交车赶到18公里外的黑沟乡。有时工作任务紧急,遇到下班后或者下雪等情况不通车时,他就骑摩托车从家里赶来。他的孩子小,父母年事已高,母亲患脑血栓,父亲又有残疾,家里一些繁重的农活他一点也帮不上忙,家里的事情几乎全部由妻子来承担。

他的付出,许多同志们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乡副书记说:几年来,都不知道他牺牲了多少节假日和周末,但他从不叫苦从不叫累,其它乡镇好几个人干这个活,咱们有他一个人就够了;他同事说:你这个“下岗职工”,如今成了乡政府的主力了;就连更夫都翘起大拇指称赞道:邵士飞经常加班工作,夜深了,就在警卫室睡一觉,清晨早早起来再忙他的工作,这样的人如今真是打着灯笼也没处找啊; 马乡长的话最为风趣:他就是我们乡“捡”来一块“和氏璧”啊!

由于工作达到大家的充分你认可,2013年6月,乡党委又任命邵士飞为经管站站长。

有条谚语说,金子总会发光的。“下岗”的邵士飞没有消极,“上岗”后的邵士飞没有豪言壮语,他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一块普通的石头,只要认真锤炼自己,总有一天会变成“和氏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