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心放在路上 把路放在心头

——记市交通局公路处奚堡道班养护工

赵忠平是本溪市公路管理段奚堡道班从事公路养护工作。20多年里,他把青春与热情铺洒在公路养护工作上,谱写了一曲普通劳动者的赞歌。

甘当铺路石,铁锹写人生

1987年,19岁的赵忠平接过了父亲手中的铁锹成为一名养路工人,开始了养路生涯。从那时起,他总是第一个来到道班,最后一个离开,无论是春风夏雨、秋泥冬雪,公路上总会闪现着他的身影,修补路面、平整路肩、疏通涵洞、清理边沟、除雪防滑……不管工作多么辛苦他都无怨无悔。他常说:“既然选择了当养路工,养好路就是我的责任,我的父辈在公路上干了一辈子,我不能给他们丢脸!”为了养好路,实现“人在路上,路在画中”的美好愿望,他用省吃俭用节省下来的钱购买花苗和花籽,在路边种植了串红、鸡冠花、孔雀草、步步高等20多种花卉,看着风景如画的山间公路,他笑得别提多开心了。他们道班管养的是市郊公路,道路两侧企业多,车流大,养路护路强度特别大。可在他的带领下全班同志硬是横下一条心,无论条件多么艰苦、工作多么辛劳也要把这段路养护好。自2007年担任道班长以来,他们道班管养的公路边坡平顺、沟渠顺畅、林台平整、路肩直顺、花草秀美,总能让人有一种眼前一亮、耳目一新的感觉,他所在道班管养的路段好路率年年稳中有升,尤其是他亲自负责管养的路段更是一次又一次被评为全市的“样板路”。

无私做奉献,岗位建功勋。

作为道班班长,工作中他既当指挥员又当战斗员。在抢修林台、疏通边沟、修整路肩的工作中,他一边布置任务、提出标准,一边还要兼任班里的司机。需要小铲车,他就是铲车司机;需要小翻斗,他就是翻斗司机;边沟损坏需要砌筑,他又当起了泥瓦匠。每年冬天,赵忠平家的窗帘从来没有合上过。因为他要知道夜里是不是下雪了。2012年冬天,本溪市前前后后竟有32场降雪。雪后的辽东山区极度寒冷,最低气温经常在零下30度上。寒风卷着积雪打在脸上,有令人窒息的感觉。每当这个时刻,赵忠平总是第一个出现在管段的公路上,又是一个人最后离开。出勤记录本上记载着,那些日子,他每天工作竟达17个小时以上。正是他的执着坚守才保障了管养路段的安全畅通。然而,工作结束回到家换鞋,经常是湿透的棉袜子与大头皮鞋冻在一起,一点点儿把满是冻疮的脚从鞋里扯出来,已经是血丝呼啦的了,再硬的汉子也会疼得直钻心。

2011年,交通运输部组织开展五年一次的全国公路养护规范化工作全面检查,本溪市是全省四个接受检查的代表城市之一。为了顺利通过国检,他坚持每天工作12小时以上,并主动请缨,带领班组全体同志义务支援兄弟道班。经过努力顺利通过了国家检查组验收,我省取得了全国综合排名第三(不含直辖市)的历史最好成绩。

生死置之度外,抗洪救灾保畅通。

2010年夏季的一场洪水,本溪市小小线路基被无情的洪水撕开了长50米的大口子。马上就面临通行高峰,如果不立即采取防护措施,洪水将随时可能对过往车辆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严重威胁。赵忠平二话没说,连外套都来不及脱就第一个跃入齐腰深的洪水中,搬石头、扛沙袋修筑防护墙。在他的带领下,全班同志也都跳进齐腰深的洪水中与他并肩奋战。这边抢险工作刚刚接近尾声,那边又传来新的险情,小小线公路53公里处的涵洞出口路基塌方,赵忠平又迅速组织人员冲过去奋力排险。雨水一阵强过一阵,汗水夹杂着雨水几乎迷住双眼,双手磨出了血泡,脚上、腿上划出道道伤口……经过5个多小时的连续奋战终于排险告捷,由于体力严重透支,上岸后赵忠平险些晕倒。而就是像这样的工作,每年他都要经历几次。

一心系群众,带头学雷锋。

赵忠平把雷锋精神作为自己前进的动力,正是这一精神追求,鼓舞他26年来始终如一、坚持不懈地爱岗敬业、努力工作,并积极帮助社会上需要帮助的人。

2011年12月的一天傍晚,一位两鬓斑斑的老大娘犹犹豫豫地走进赵忠平所在道班,热心的赵忠平猜想老人肯定遇到了难心事。当得知老人儿女不在身边,老伴病重,家中自来水管冻裂,生活用水遇到难题时,他又是二话没说和工友们一起从几百米外给老人家挑水,一挑就是40多天,直到帮助老人修复了供水线路。赶上过节,他们又送去了米、面和豆油,并捐出1200多元帮助大娘的老伴治疗严重的孝喘病,老人多次流下感动的热泪,只要他一去,就拉着他的手不放。村民奚广军父亲病重,家中5口人生活困难,女儿考上大学却没钱读书,赵忠平又从自家并不宽裕的生活费中每月挤出200元予以资助,一帮就是数年。在他的眼里,村民就像是自己的家人,家人有困难了,自己必须伸出援助之手。他的原话是“谁家还没有个难处啊,互相帮一帮就过去了”。

赵忠平的事迹感染了很多人,也得到了组织的认可,先后被评为先进生产者、“全省十佳养路工”、市级劳动模范等。2013年,在国家交通运输部主办的“寻找最美养路工”活动中,赵忠平从50名候选人中脱颖而出,成为全国十名“最美养路工”之一,也是东三省唯一获此殊荣的养路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