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爱点燃生命之烛

——记本溪县田师付镇铁刹山村村民刘畔畔

“为了拯救患者的生命,您于2013年03月20日捐献了造血干细胞。您的这依然道善举使患者获得了重症。”捧着那本由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管理中心颁发的《捐献造血干细胞荣誉证书》的人叫刘畔畔,26岁,身高167厘米,体重57公斤。今年3月,他成功为一名白血病患者移植了造血干细胞,成为本溪市第6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在辽宁省为第114例,全国第3358例。

加入造血干细胞资料库

刘畔畔,一位身材瘦小、操着东北和新疆混合口音的年轻人。出生于本溪县田师付。他从小跟一位木匠师傅学会了木工手艺,16岁那年,一个人到新疆石河子打工,给人家干装修木工活儿。2007年,也就20岁那年,他在新疆石河子交了一个女朋友(后来成为他的妻子)。当时,他的女朋友还是一名护士学校的学生。一次,他和女朋友在逛街时看到停在路边的采血车。在女朋友的鼓励下他走上了采血车,第一次参加了无偿献血。后来,他每年都要献两次血。

2009年5月,已经结婚的刘畔畔带着妻子回到本溪。那天,正是他们的结婚纪念日,天气特别好,刘畔畔准备在站前采血车上献一次血,算作给结婚纪念日的一份特殊礼物。在采血的过程中,医护人员向他宣传捐献造血干细胞的意义,并问他愿不愿意加入人造血干细胞资料库。刘畔畔有些拿不定主意,便征求妻子的意见。妻子当即鼓励他加入。于是,医护人员为刘畔畔做了个人信息登记。2011年8月10日,刘畔畔正式加入中国造血干细胞资料库。

配型成功,却没来得及捐献造血干细胞

2011年11月1日,刘畔畔第一次接到“供着再动员”通知。市红十字会工作人员打来电话说:“有一名白血病患者和你配型相同,你是否同意为他捐献造血干细胞?”刘畔畔坦言到,虽然加入造血干细胞资料库的时就知道会有这么一天,而且也做好了随时捐献的心理准备,但真的要捐献时心里还真有点紧张!略微犹豫之后,他表示愿意去救那名患者。

刘畔畔13岁时就失去了父亲,对于失去亲人的痛苦感受非常深刻,所以,如果能够挽救一个人的生命,他一定会去帮助那个人的!然而,等了很久时间,刘畔畔却一直都没有等到捐献造血干细胞的通知。后来得知,那名患者没有来得及等到移植造血干细胞就去世了,这件事让他感到很惋惜。

一次抢救生命的“长跑”

2012年7月19日,刘畔畔再次接到“供者再动员”通知。市红十字会工作人员告诉他,又有一名患者与他配型成功。这次,刘畔畔毫不犹豫地同意捐献造血干细胞。12月6日,医院为刘畔畔进行了高分辩分型检测实验。2013年1月4日,经高分辩检测,医院确认可以安排进行移植造血干细胞的准备。

转眼到了春节。远在新疆的岳父、岳母让刘畔畔和妻子、孩子回去过年。可刘畔畔放心不下那名患者,怕耽误了捐献造血干细胞。于是,他向市红十字会工作人员询问捐献的时间,说:“如果很快就需要捐献,那我就不走了”。但由于捐献前的准备过程比较复杂,工作人员也无法知道确切的日期,只好劝他们先去新疆过年,一有消息随时联系。刘畔畔嘱咐工作人员:“如果有消息就马上通知我,我一定第一时间返回。”

在新疆的一个多月里,刘畔畔每天都在等着红十字会的电话,心里总觉得被这件事情牵扯着。他给住在田师付的家中的母亲打电话聊天时,讲到自己想回来救人的急切心情。母亲疼爱地说:“就你这小体格儿,还能救人”但善良的母亲对儿子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决定表示了支持。

3月6日,刘畔畔终于盼来了本溪市红十字会工作人员的电话:“患者已经做好了移植造血干细胞的准备”。3月7日,刘畔畔坐上了从新疆返回本溪的火车,经过4天的车程,于11日回到本溪。3月15日,刘畔畔跟随市红十字会工作人员前往沈阳463医院进行了移植前的准备。到达医院的当天下午,医生为刘畔畔注射了造血干细胞动员剂。经过两天时间,完成了干细胞的采集。随后,患者顺利地进行了造血干细移植。

生命需要关爱,社会需要奉献。无偿捐献造血干细胞志愿者对于他已不是简简单单的一个称号,而是一种荣誉、一种社会责任。刘畔畔始终把“尽己所能、帮助他人、奉献爱心、服务社会”作为自己的努力方向,号召更多的人加入到志愿者的行列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