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文明联播
城市笔记 | 远方的家
发表时间: 2017-08-25 作者: 苏敏 已有9372314阅读

长期旅居在外的我,常常需要在故乡和他乡之间往返。我时常也会梦里不知身是客,常把他乡作故乡。但那些流淌在血管里的来自故土的基因,就像镌刻在石碑上的字迹,就算模糊了,也印记难灭。仿佛冥冥之中有股力量,在帮我对抗时空变幻带来的疏离。 

每当我和乡亲们谈论起要不要回来的话题时,他们总是嘴角上翘,声音提高八度,表情不容置疑:“回来吧。咱这地场最好了。环境好、生活好、人好……”微笑从他们脸上荡漾开来,是那样情真意切。家乡人的直率常常让我心领神会,谁不说自己的家乡好,这是人之常情。候鸟般迁徙的日子里,故乡的呼唤回荡在我心里,我着意地用眼睛去观察、用耳朵去倾听、用心灵去感应我将要回去的故乡,来寻找我的决定。 

家乡人敬重忠勇,崇拜英雄。他们在最高的山上建造将军碑廊,他们在城市的地标广场上,为英雄模范人物做英雄谱、立好人榜。家乡人崇尚的忠义、勇敢、诚实、奉献精神,和他们身上的勇于担当、敢为天下先的性格很契合,成为一种有鲜明特色的地域精神。 

家乡人注重体面,推崇德行。无论城乡,大多数家庭,都能做到厅堂窗明几净。大炕被褥整齐,院子里栽花种草,老人们穿着利落,整洁合体。要面子,更不缺“里子”,这就是家乡的民风。 

这些年,眼见着家乡社会发展、经济富裕,百姓收入丰盈了起来。我们这个曾经是海防前哨的半岛尖端的小城,也开始撩开挡在自己眼前的帷幕,学着走出角落,以开放、开朗的微笑来面对外界。不记得从春天的哪一个瞬间开始,整个城市样貌开始变得舒展、明朗,城市的气质开始变得时尚和大气。家乡人的心态开始变得宽厚、包容,不再给外来人口贴标签,不再鄙视和排斥他们带来的外来文化。 

这些年,在整个国家的宏观发展战略影响下,家乡也格局大增。我自小熟悉的城市大起来了,亮起来了,人口多起来了,基础设施,民生福利水平上去了;社会开放程度也大大增加:老百姓的眼界明显比以前开阔了许多。城际高铁的通车,让我们这样一个曾经偏居一隅的小城,和大都市链接了起来,不再是陆路交通的死角。越来越多胸襟豁达、眼界开阔的人们,开始用更多正能量的自我感受,来构建自尊、自信的群体共识,城市名片开始印上了文明二字。而且,有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开始开发这座城市的精神,越来越多精力被投入到对内发掘历史积淀,对外弘扬地域文化上了,越来越多的普通人开始意识到自己所处的这一座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任重道远。 

家乡人正用自己的优秀和可爱,将我们的这座“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城市描摹上全新的色彩。清晨的微风吹过时,我们的城市在浪花的拥抱里醒来。金色夕阳洒向万顷碧波时,我们的城市在渔舟唱晚中惬意。家乡挺起胸膛,在渔港小镇的寻常巷陌里,在农舍田园的海草民居中,延续着渔家后辈的勤劳勇敢和质朴好客。家乡敞开怀抱,接纳、容洽无数的外地游人不远万里来到这里,看湖面上天鹅翔集,观沙滩上群星闪耀,如醉如痴、流连忘返。 


想到此处,行至此时,乡亲们那质朴无华的爱乡情怀,得到了我这个游子的理解和尊重。无论我有多久没有回故乡,远方的家,都会让我深深地骄傲。就是这一股神奇的力量,让我这颗回归的心,久而益坚。(威海 苏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