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文明联播
追寻文明的足迹
发表时间: 2017-01-19 作者: 莫永甫 已有9411529阅读

文明的足迹都是循河而来,太子河的文明也是这样。

追寻太子河文明的进程中,我们常常讶异,这块被明人称为孤悬千里之外的绝域之地,文明的脚步声中竟然和黄河、长江文明有着同频共振的奇音异响。

历史观点

《禹贡》:太子河流域是西周时的荒服之地。时以九州划定华夏疆域,并以五服经营。五服名为:甸服、侯服、绥服、要服、荒服。即以京师为中心向四方发展,每服为500里。以东周都城为中心向东北延展2500里,太子河流域应进入了设计者的眼界。

司马迁在《史记》:太子河流域是汉时的农牧文明地理分界线。司马迁在《史记》中,为国家起源设计了一条地理机会线,又名龙门——碣石线,这一线,西起吕梁之南的龙门山,向东北延伸,直至河北昌黎,抵达渤海湾。再往东北,即是太子河流域。



西周时的荒服之地

亿年奔涌的太子河,何时进入中原文明的系列。

远古文明中,庙后山古人类在汤河之畔点燃了东北亚人类文明的第一缕炊烟,此时的北京古人类正在周口店的龙骨山上燃烧着熊熊烈火。两地的炊烟,互相呼应,照亮了行走在华北和东北大地上远古先民的背影。

自此,宛如辔铃声响来往的文明就不绝于道,不绝于耳。

带有空想政治文化色彩的《禹贡》,是周武王革命后极具想象力设计的中国化的地缘政治蓝图。以九州划定华夏疆域,并以五服经营。五服名为:甸服、侯服、绥服、要服、荒服。即以京师为中心向四方发展,每服为500里。以东周都城为中心向东北延展2500里,太子河流域应进入了设计者的眼界。

五服之中,甸服、侯服都是华夏化了的区域,绥服则是华夷之辨的前线,要服、荒服则属于夷狄之地。当时生活于太子河流域的先民是秽貘族,地是文教不及之地,族是文教不及之族,当然成了周王朝的地理边疆、文化边疆。后来,五服发展为九服,自然是边疆基线的向外延展。

在历史的叙述中,秽貘的先民带着产于本地的猴子,不远千里到周王朝朝贡。

周王朝的目光所及之前,属于东夷族一支的秽貘族,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黄帝的孙子颛顼,曾是他们共同的部落首领。

太子河边的马城子,南北两源在此汇合后环绕着一座状如孤岛的小山,马城子文化就诞生于此。

马城子文化的下层,时代断限为5000年前,黄河流域,正是神话传说中的黄帝时代。在以技术的发展为一个时代的标志里,这正是因磨制石器而得名的新石器时代。黄河流域,为争夺部落首领之位而战的黄帝部落和炎帝部落正厮杀得不可开交,生活在马城子的秽貘民族的生产技术正由打制石器向磨制石器发展,技术扩展到了制陶业,扩展到了建房业,扩展到了捕鱼业。同一时期的秽貘先民还同时生活在北甸、小市的张家堡、南甸的近边寺、泉水的九洞沟、谢家葳子的水洞一带。

5000年前过度到4000年前,太子河两岸的秽貘先民跟着历史的步伐从黄帝时代进入到了中国的治水英雄——大禹的子孙在中原建立的夏王朝时代,秽貘民族仍在马城子生活着。并一直延续到了周王朝。他们制作的貘弓已成为名扬中原的著名武器,他们发明的烤全猪已成为一道名吃为中原人所津津乐道。他们在太子河畔建立了自己的粱貘方国。

4000年前到3000年前,历史的车轮从夏王朝碾到了周王朝,在周王朝的地缘版图上,生活着秽貘先民的太子河沿岸成了边疆基线。成了五服中的荒服地带。

荒服,荒服,是中原文化还没耕种到的蛮荒之地。

汉时的农牧文明地理分界线

汉时,司马迁在《史记》中,为国家起源设计了一条地理机会线,又名龙门——碣石线,这一线,西起吕梁之南的龙门山,向东北延伸,直至河北昌黎,抵达渤海湾。再往东北,即是太子河流域。

司马迁划分的这条线,是一条农牧分界线。

3000年前到2000年前,是周王朝过度到汉王朝的时间。近千年的时间演进中,周王朝时还是夷狄之地的太子河流域在文教的浸润中变成了汉王朝时的华夷之辨的基线。

华夏文明流风所及,太子河流域的辽东之地,已成了汉文化的文教之地。

荒服之地变成了文教之地。

这段文明的进程是怎样演进的?

这又是一段历史故事。

商纣王时有三个贤臣,箕子、比干和微子,面对商纣王的残暴,微子逃避,比干强谏而死,箕子则是装疯躲过一劫。纣王死商朝灭亡,箕子带着5000商民出走。过辽西经辽东到古朝鲜,到春秋初,辽东成为箕氏的政治中心。

箕子所带5000人,多为有学问和有特殊技能之人。其中就有青铜冶炼的专门人才,辽东的青铜冶炼技术从此发展起来。别小看青铜技术,这是那个时代最为先进的技术。从有人类以来,数百万年来都处于蒙昧时代,为什么呢?没有技术的进步,数百万年间,一直沿用的是粗糙的打制石器的技术。一万年后进入新石器时代,磨制石器代替了打制石器,对石器的制作从粗糙上升到了精细。人类的技术从此进入到一个快速发展时期,之后是制陶技术的发明,织布机术的发明,建房技术的发明,等等,人类的生存、生活环境从对自然的依赖中逐步解放出来。

青铜冶炼技术的发明,是一个爆炸时代的来临。人类从此结束了生产工具对自然的完全依赖,人类拥有了超越自然的能力。看夏、商、周的王城,都是沿着有铜矿的地带而建。楚国之所以称霸,就是向别国输出青铜冶炼技术和青铜器的制作技术所致。

箕子族人带到辽东的青铜冶炼技术,就是华夏最先进的文明传播,加之治国理政《洪范》九筹的实施,华夏文教在辽东普及。

箕子之后,燕国大将秦开在辽东的开疆拓土,燕汉文化得以强力东进,西周初年的荒服之地演进为文教之地。

既然这样,司马迁为什么还把太子河流域看作是农牧文明的分界线呢?太子河西岸,燕国开始修筑燕长城防止长城外少数民族的攻掠,久而久之,这一线长城成了文化分界线,长城以东,是农耕文化之地,长城以西,是游牧文化之地。这一格局一直延续到明代,司马迁为国家起源设计了一条地理机会线,把太子河流域看作是农牧文明的分界线的原因在于此。

三国时的文人避难带来的汉文化影响

文教所化,一表现为生产方式,二表现为生活方式,三表现为文学艺术方式。前两种方式上两部分有所涉及,此部分涉及的是第三种方式。

太子河流域本溪段的宗教文化必指道教铁刹山,但这一段的历史偏后,已是清初了。往前追溯,必须从金元之际的著名诗人王庭筠说起。

金元之际享有盛名的王庭筠长期隐居河南北部的黄华山。既是河南人为什么要纳入太子河文化来说他呢?只因王庭筠是汉末太原的著名学者王烈的后裔,王烈曾移居辽东。

汉末,中原大乱,著名学人纷纷到辽东避难。如北海人管宁和同乡邴原,太原王烈、东莱人太史慈等等。这些人都是当时名动天下的贤人。

《世说新语》中记载,管宁和华歆是少年同学,两人经常在一起学习,虽然在一起学习,但两人表现出来的节操却不一样。有一次,两人在锄地时锄到了一块黄金,管宁视若无物的过去了,华歆则欣欣然地捡了起来,想揣起来又怕管宁笑话他,不得已又扔了。另一个故事是:两人在一起学习,管宁专心致志,华歆则心不在焉,听到外边人喊马嘶,想到来的人可能是一个大官,要能接交上会给自己进入仕途带来一个靠山,就跑了出去。管宁心想:我怎能和这样的人做朋友,就把他和华歆坐的席子从中划开,这就是有名的割席断交的故事。之后,华歆先在东吴做官,后来看到东吴的前途不如曹魏,遂又到了曹魏,帮助曹丕杀了汉皇帝刘协的皇后伏寿,一步一步地做上了最高检察长,魏国相国,全国武装部队总司令(太尉)。

在乱世中洁身自好的管宁,不但精通《诗经》《书经》等儒学经典,而且还有经世致用的大才,看到社会之所以杀戮不已,都是一些自认为有经天纬地之才的人们,打着救国救民的旗号实为争夺江山之私行屠杀异己的勾当,个人之才干成为百姓苦难之渊薮,遂绝意仕进,隐于乱世而贤名远播,朝野共钦仰。曹魏政权中的大臣认为管宁有宰相的才干,吏部尚书卢毓曾举荐他当宰相,华歆曾以自己担任的太尉相让,曹魏曾几次征召管宁入朝做官但都被他拒绝,被称为一代隐士和贤士。后来看中原动荡不已,于191年干脆和邴原、王烈、徐庶的孙子徐嘉一起到相对稳定的辽东来隐居,并受到辽东太守公孙度的盛情款待。他们在辽东讲学,传授学问,提高了辽东地区的文化水平,成为最受欢迎的人。

金代诗人王庭筠就是汉末入辽的王烈的三十二代孙,王烈的八世孙王乐德曾随东丹国迁辽阳,王乐德的孙子王继远入仕为翰林学士,王继远的后人由辽入金,多人入仕,王氏祖孙数代为辽东文学世家。由此可见,在汉末至金代绵延近千年的时间里,不管历经多少个民族政权的更迭,汉文化一直在这块土地上生长着,影响着。

明王朝留下的一首诗

400多年前,身居刑部尚书(相当今天的司法部部长)的一位高官,站在太子河畔,看到太子河两岸绝然不同的风光:太子河晴光滉漾,船只来往,丝鹭濯羽,一派平和安详。丛林中远处却有侦察的骑队辔铃声穿透林帐远远地传来,军情峻急的氛围油然而生。和平的可贵和战争的无奈涌上心头,让这位本是专事国家司法的官员心情黯然,吟诵了一首《过代子河》的诗:

代子津头泛野舫,澄波滉漾见晴光。

沙边浴鹭矜毛羽,天外冥鸿厌稻粱。

斥堠远传清塞铎,椁丁新架捕鱼梁。

湘江两岸秋容胜,争得逃名隐钓乡。

代子河即今太子河。

为太子河留下这首诗的官员是明朝嘉靖年间的进士,官至刑部尚书的王之浩。距今有470年左右的时间了。这诗为今天留下了太子河航运的场景、捕鱼的场景、丝鹭栖息的场景。几个场景的交叠,就是一幅富于诗意的太子河风光。

一部江河的历史,就是一部人类的文明史;

一部人类的文明史,就是一部追求诗意的栖息环境的历史。

太子河记

古名衍水,又称梁河。浩荡千里,亿年奔涌。南北两源,会泽马城。决雍为川,荡障为谷。越绝壁而成飞瀑,染长天而蕴云烟。叠坝千仞高峡出平湖,流誉久远太子筑传说。不拘细流得以成其大,拜揖峻峰得以流其远。

育远古文明于汤河,开青铜典范于南甸。万山重叠,谁会箕子失路之悲;衍水环带,当歌秦开拓疆襟怀。晋裔犹忆司马英风,燕后追思慕容神威。唐剑辽弓,明城请园,风流如风呼啸来,水润文明辉异代。赞曰:流入千年往事注心,河开百世光明于前。沃田矿铁惠斯民,奇洞胜景利古今。

维公元二0一五乙未年夏。经年治理,市区二十里水面波光粼粼,公园连岸,绿树成荫。春日鲜花锦簇,夏日绿映长流,秋日平湖观月,冬日玉带琼花。一河美景四季开,千秋怀抱万山来。追思:源自远者流自长,本自固者叶自葳,寻有此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