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文明联播
努力构建走进心灵的德育——市实验小学立德树人为学生终身发展夯实基础
发表时间: 2016-06-07 作者: 已有9411635阅读

以人为本,德育优先,在市实验小学有着优良而又坚实的基础。德育兴校也在战略意义上推动了学校素质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创新德育途径,丰富德育载体,注重德育的实效性、科学性、人文性、系统性,已经成为该校德育工作的突出亮点。

确立德育理念 细化实施目标

2014年以来,该校在原有德育的基础上,确立了三原色教育特色。三原色取光学三原色红、绿、蓝,红色寓意活力;绿色寓意希望;蓝色寓意广阔。而三色叠加又可以幻化姹紫嫣红的斑斓色彩。他们从拓展学校德育的深度和广度出发,进行了德育工作的重新整合梳理,建构更具现实性的红绿蓝德育目标体系。即:

红色目标——培养身心健康的实验小学人。具体说,是培养学生具有心胸宽广、乐观友善、平和感恩、进取向上等意志品质,获得身心的和谐发展,能幸福度过自己一生的人。

绿色目标——培养人文素养丰厚的实验小学人。具体说,是培养学生对自我和他人的关怀、对文明和社会的关怀、对宇宙和自然的关怀,身上有文明和文化的烙印,能够追求道德勇气和精神力量的人。

蓝色目标——培养知行合一的实验小学人。具体说,是培养讲责任、明事理、懂规则、善思考、勤学习、会实践、会合作、有毅力、能创新的全面发展人才,成为思想情操与道德行为一致的现代人。

强化组织建设 提高队伍素质

在师德建设上,他们提出了仁者从教,善者为师的师德要求。学校树立全员育人的大德育观,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制定并严格执行《师德考核细则》,全面提高德育队伍素质。

实行班主任培训上岗,贯彻实施德育培训方案,组织教师读书活动,在工作中反思成长;坚持每周一次班主任工作例会,交流情况,解决实践中的疑难问题;每学期组织骨干班主任德育经验交流,调动工作积极性,激励班主任对德育工作的研究;开展师德演讲活动,树立爱岗敬业的师德典型和优秀教师,让广大教师真正起到为人师表的作用;聘请思想品德课教师为学校德育辅导员,协助德育处工作,成为该校德育工作特色;强化全员德育实施氛围,强调科任教师德育能力培养,包括教育热点问题的探讨,设计贴近学生实际的教育内容等,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优化德育环境 浓厚育人氛围

德育的软环境和硬环境建设,历来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大课题。

师爱是最重要的育人软环境。为此,该校强调教师要公平、公正的对待每一个孩子,让师爱的阳光温暖人心。教师的平等、尊重和耐心守望,责任和付出,会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接纳世间美好的一切,达到事半功倍的育人效果。

文化建设是德育育人的精神氛围,对学生的行为模式有独特的隐性教育功能。市实验小学持之以恒地加强学校文化建设,让学生知道什么可做,什么不该做,从而影响学生的行为、思想及道德选择。同时,学校精心设计物质环境文化,其主旨是让环境会说话,引导学生向善向美的心灵,潜移默化地熏陶学生性情。包括在有限空间进行充分的绿化,鲜花绿树,生机盎然;包括教学楼整体艺术化设计,正厅是三原色教育理念展示厅,二楼侧厅为剪纸展示厅,三楼是音乐厅,四楼是阅读厅,营造人文环境,让学生感受文化魅力;同时开展班级文化建设,包括门牌、班牌的设计,黑板报宣传、墙报专栏等,构建特色的班级心理氛围。

立足课堂教学 触动学生心灵

该校把德育有机地渗透到课堂教学,要求教师把握学生的思想实际和现实需要,在教学内容、方法、手段上增强德育的针对性、可行性,做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有机结合。在教学中体现教材是对生活的总结,生活是对课本的延伸,让每个教师参与德育教育之中。同时,学校要求教师做到四个融入,即把德育目标融入教学目标,把德育内容融入教学内容,把德育方法融入教学方法,把德育评价融入教学评价,建立良好的课堂教学德育机制。

同时,该校充分挖掘学科教学的德育资源,一是把世界观、价值观、道德观、审美观的教育放在首位,让学生深刻了解人生、感受现实、正确理解世间的美好情感、增长生命智慧;二是根据学生的特点,发挥学科优势,让学生在探索中获得真知,注重激发学习兴趣,三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端正学习态度,使学生提高科学素养的同时,获得人文素养、道德素养的提升。学校的德育课程设置也由单一向多元化转变,即常规的思想品德教育课和心理健康课向多元化发展。一是增设生命教育课程、专题讲座课程、人文阅读课程等,通过充满知识性、教育性和趣味性的课程,让学生感悟人生;二是开展系列主题班队会教育,引入辩论、座谈等形式,一课一主题,比如勤俭节约,从我做起”“爱惜书本、文具等,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心理需求;三是开设校外课堂,结合体验活动,与传统节日、纪念日结合,带领学生走进社区、烈士陵园、法庭、敬老院等单位参观,在特定的环境中接受心灵触动的德育教育;四是建立学生自主管理模式。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完善自我超越,让学生参与到团队合作互助中,成为学习的主人和班级管理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