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文明联播
苗可秀抗日生涯的 分镜头
发表时间: 2016-04-05 作者: 已有9411989阅读

人物档案

【中文名】 苗可秀,字而农

【原 名】 苗克秀,又名苗景墨

【性 别】

【职 业】东北民众自卫军总参议 少年铁血军总司令

【所处时代】抗战时期

【主要成就】 在北大毕业后,返回家乡,参加了邓铁梅的东北民众自卫军;创办了军官学校,任教育长,训练自卫军中下级军官;成立少年铁血军任司令。

【关键词】儒将 抗日英雄

少年铁血军 烈士

苗可秀是东北大学文学院学生,九一八流亡北京大学借读。19327月苗可秀在北大毕业后,返回家乡,参加了邓铁梅的东北民众自卫军,并创办了军官学校,任教育长,训练自卫军中下级军官。1934年春,成立少年铁血团任司令。19356月,苗可秀行军中陷入敌人重围负伤,日伪军到处搜捕,后被汉奸密探发现告密,被日军逮捕。敌人用尽拉拢诱惑和以死威胁等手段,苗可秀不为所动。1935725日,苗可秀被日寇杀害,时年29岁。

镜头一: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间:1931——1932

点:北平(今北京)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后,东北沦陷,东北大学解散。苗可秀和他的老师车向忱等人辗转来到北平,借读于北京大学。在北平期间,苗可秀参加了东北民众抗日救国会,并同救国会的其他成员一起组织了东北学生军,他担任大队长。在此期间,他曾几次冒险到辽宁一带侦察敌情,并组织训练学生军200余人,以备抗敌。他所训练的学生军有百余名被救国会派往东北参加抗日活动。

当苗可秀得知邓铁梅创建的东北民众自卫军已成为辽东抗敌劲旅时,很受鼓舞,立即返回东北面见邓铁梅。他和邓铁梅两人都是本溪县人,有同乡之谊,此时救国志向相投,通宵长谈,豪气勃发,相见恨晚。

19325月,参加完毕业考试后,与苗可秀一道流亡的东北大学同学,多数人不愿再回已被日本霸占的家乡,纷纷在北平或天津谋职。苗可秀却毅然返回东北,加入邓铁梅的东北民众自卫军。苗可秀的到来,使邓铁梅十分兴奋,因为当时在自卫军中,还没有大学生呢!苗可秀被任命为自卫军总参议,成了邓铁梅手下的一员大将。自此,踏上了抗日征程。

镜头二:创办军官学校

间:19327——11

点:凤城、岫岩一带

19327月,为培训抗日骨干,提高自卫军战斗力,苗可秀向邓铁梅提议组建军官学校,得到邓铁梅赞同。于是自卫军军官学校成立,邓铁梅自任校长,委任苗可秀为教育长,主持日常工作。听说军官学校是由一位大学生主持,许多年轻的学生、教师和农民,争先投考军校。军校共招收了400多名学员,编为一个大队,进行政治和军事训练。苗可秀亲自为学员上政治课。他学识渊博,口才又好,经常讲些祖国历史上民族英雄的抗敌事迹,启发学员树立献身中华民族解放事业的志向。苗可秀很注重培养学员们的实战技能,他经常率领学生大队参加战斗,让学员们在战斗中成长。193211月,军官学校的首批学员毕业了,他们有不少人后来成为自卫军和少年铁血军的骨干。

镜头三:成立少年铁血军

间:1934年春

点:岫岩

1934年春,在日本关东军兵力不断扩大的形势下,东北民众自卫军为了生存下去并坚持抗日斗争,决定分散到深山密林中打游击。苗可秀这时来到岫岩南三道虎岭,他和身边的18位战友决定在这里发展抗日力量。在他的运筹帷幄下, 少年铁血军正式成立。少年铁血军的奋斗目标是:用黑铁赤血精神,采全民革命手段,收复东北,振兴中国。这支队伍的成员,多数是自卫军学生大队的战士,也有岫岩、凤城等地的学生、教员和农民。少年铁血军下设3个大队,12个分队,苗可秀被推为总司令。这支队伍勇猛善战,多次与敌人交锋,在战斗中发展壮大,到1934年底,已有300多名队员。

镜头四:汤沟大捷

间:19353

点:岫岩北部的汤沟

19353月,敌人集聚了一个师团近6000人的兵力,扑向三角地区的岫岩一带,围剿苗可秀的铁血军。日伪军计划分路包抄,欲把铁血军裹在岫岩一角。苗可秀率铁血军避开敌人的主力,沿岫岩、盖平、海城交界一带的山区迂回活动。

421日下午,队伍行进到岫岩北部的汤沟。苗可秀顾不上行军的劳累,到村里小学召集群众开会,宣传抗日救国。他讲得十分生动,群众听得入神。突然南山响起枪声,接着子弹声响个不停,苗可秀率部迅速往北山撤退。不一会儿,敌骑兵200多人闯进汤沟村,见村内没有抗日军,以为被吓跑,当时天色已晚,敌人便就地宿营。

苗可秀得到情报,知道当天在汤沟的伪军有200名由大石桥守备队西泽中尉率领,分住两个大院。苗可秀决定攻打这支日伪军。

深夜,铁血军悄悄进入汤沟开始进攻,刘壮飞率领一大队袭击西大院,白君实率二队进攻东大院。刘壮飞首先将敌哨兵击毙,接着枪声大作,敌人不知来了多少抗日军,躲在屋里不敢出来。刘壮飞心生一计,令战士稍缓攻击,向屋内喊道:“马贼已被我们打跑了,我是奉命来接西泽指导官的,请太君出来吧。敌人信以为真,西泽从屋内走出还喊着:“我是指导官,我是指导官。西泽一露头立即被铁血军战士击毙,日军大乱。当前院战斗打响时,住在后院的伪军慌忙起来应战,白君实首先向伪军喊话:“你们若是中国人,赶快逃命,我们是专来打鬼子的。伪军听到喊话,纷纷逃去,丢下武器。

此次战斗击毙日军7人,大部分伪军遣散,缴获三八式马枪百余支,手枪4支,机枪2挺。待敌人大批援军赶到时,铁血军早已无影无踪了。

汤沟一仗,铁血军重创敌军,令日伪军思之胆寒。

镜头五:英勇就义

间:19356——7

点:凤城

1935612日夜,苗可秀率队从凤城向岫岩方向转移。后半夜,队伍来到一个叫做羊角沟的小村子。战士们经过长途行军十分困倦,很快就睡熟了。苗可秀和其他几位指挥员却在商量第二天的行军路线。直到天快亮的时候,苗可秀才和衣躺下。清晨时分,突然从村外传来枪声,哨兵发现敌人正向羊角村包围过来。苗可秀听到报告后,冷静地听了听村外的枪声,判断敌人的主力在南山方向。他立即命令部队向北山方向转移,自己带领部分战士担任掩护。正当他指挥部队行动的时候,敌人的一颗炮弹打来,炸伤了他的大腿。战士们抬着苗可秀,按他的布置,冲出了敌人的包围。

苗可秀的伤势很重,但部队却没有药品。苗可秀不能随军行动,只好暂时住到可靠的老乡家里养伤。一天,几名战士抬着苗可秀乘夜过了哨子河,天亮时来到凤城县界小南台村。正准备隐蔽,突然发现窗外树林来了50多个鬼子。苗可秀得知情况后,命令战士们离开他突围。苗可秀落入日寇魔掌,被押到凤城,囚禁在凤城车站日本警察署的地下室里。

日军在为他治疗的过程中,以警区中将司令等要职为诱饵进行劝降,被他断言拒绝;敌人又严刑拷打和以死威胁,可苗可秀不为所动。日寇无计可施,决定杀害苗可秀。有一个叫前山的日本翻译,对苗可秀的爱国精神十分敬畏,他请苗可秀题字留念,并答应为苗可秀向亲友传书寄信。苗可秀见前山尚有正义感,于是挥毫手书正气千秋四字相赠,并书誓扫匈奴不顾身诗一首,以明心志。

苗可秀托前山寄出两封信。在给老师王卓然和东北抗日救国会的信中,他对古语慷慨就死易,从容赴义难作评,说只要知道为什么去死,这两件事都是很容易做到的。还请老师代他完成一个心愿,给自己6岁的儿子命名为苗抗生。在给老同学张雅轩的信中嘱托,在他死后,凡国有可庆之事或有可痛可耻之事,都要到他墓前诉说,爱国忧国之心,跃然纸上。同时,希望生者继续战斗。

1935725日,敌人把苗可秀押到凤城公园,强迫他对着所谓日本勇士墓碑跪下。他不顾伤口的巨痛,昂首挺立,用尽最后的气力,与敌人顽强抗争,并向周围哭泣的群众高呼抗日口号。敌人害怕引起群众骚动,匆忙把苗可秀架到马车上拉到城南的刑场,在凤凰山下,年仅29岁的苗可秀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镜头六:浩气长存

间:19357——

点:本溪 凤城

1932年,苗可秀回东北抗日,为避免日寇以亲人要挟,苗可秀夫人于氏抱着年仅3岁的儿子随公婆逃往黑龙江,落户于富锦县农村,改姓于。全国解放后,当地政府找到了他们。1958年,苗家搬到双鸭山市,苗可秀的儿子苗福生才知道父亲的遗书,遂改名苗抗生。

为纪念这位抗日英雄,1946年,凤城县政府把火车站站前街命名为苗可秀街并保留延续至今。1957年,在他就义的原址修建了苗可秀纪念碑。19838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追认苗可秀为革命烈士。198810月,在与就义地遥相呼应的景色秀美的凤凰山下修建了邓铁梅、苗可秀纪念碑及全身塑像。1989年,当地政府将他的遗骸迁入到凤城烈士陵园,为其单独修建了苗可秀烈士之墓。家乡的南芬人民始终牢记这位抗日英雄。2000年,根据烈士遗愿,在下马塘镇风景秀丽的万寿山下修建了苗可秀烈士陵园,两封遗书镌刻在他的墓碑之上。20064月,又经南芬区教育局批准将下马塘中学正式更名为苗可秀学校。

英雄倒下了,但他的精神却得到了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