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文明联播
细说本溪水洞的成因
发表时间: 2016-05-23 作者: 已有9412035阅读

水洞在2015年晋升为国家级5A景区。洞体规模宏大,岩溶景观千姿百态,有九曲六宫三峡二柱等九十多个景点。本溪水洞的奇特景观是在距今2025万年左右的时间形成的,那时地表水不断向地下渗透,形成的水流在水洞的洞顶、洞壁流动,从而形成最古老的次生化学沉积物钟乳石。这些巨型石钟乳好似数百把利剑悬挂在洞顶,形成水洞的特色景观石钟乳、玉象戏水等。本溪水洞地下河岩溶洞穴的种种奥秘和特点,具有特殊重要的科学研究价值和观赏价值。

本溪水洞及洞穴堆积物是如何形成的呢?本溪水洞是一个大型地下河岩溶洞穴,形成于距今40——50万年的中更新世时期,溶洞发育的充分条件是含有CO2的流动的水和有裂隙的可溶性岩石。组成本溪水洞的岩石是早古生代马家沟组灰岩,这种灰岩的纯度较高,加上以后构造运动影响造成的许多节理和断裂,使得地下水沿着岩石的裂隙溶蚀,后来再加侵蚀和崩塌作用,逐渐形成了这个长达几千米的暗河。水洞目前已明显地高于太子河主水位,但从溶洞的水平发育特征来看,在水洞开始发育时基本上处于潜水面附近(因为垂直洞穴很不发育),水流以水平运动为主。现在泄水洞已有向下溶蚀发展的趋势,说明本地区第四纪以来地壳的微小抬升作用,水洞目前仍存在喀斯特作用。

本溪水洞内的堆积地貌千姿百态,形态各异,似龙宫一般。其主要堆积类型有:石钟乳、石笋、石柱。在岩溶洞穴中的各种各样的石钟乳,其成因理论是在石灰岩地区,富含CO2的水渗入石灰岩的裂隙中,与石灰岩作用生成碳酸氢钙,碳酸氢钙溶解于水,被水带走,使石灰岩层裂隙不断扩大,最终形成岩溶洞穴。在洞穴顶部、侧壁和底板,流动的水都是含有大量碳酸氢钙的水,由于环境的改变(压力减小,温度增高)使水份蒸发,CO2 溢出了,结果生成CaCO3 沉淀,在洞顶从上往下生长的岩石称石钟乳,在洞底从下往上生长的岩石称石笋,当石钟乳和石笋上下连接在一起时就形成了石柱。

在本溪水洞的所有景观中,最值得赏析的景观有3个特色景观:九曲银河、巨型石钟乳、蠕虫状纹理钟乳石。

本溪水洞的地下河是本溪水洞的精华所在,它是世界上水上游览距离最长的地下河之一,美称九曲银河。 神奇的九曲银河是在距今2030万年时,水洞进入半充水状态的地下水位洞穴阶段形成的。

在距今2025万年左右时,地表水不断向地下渗透的水流,开始在洞顶、洞壁活动,从而形成最古老的次生化学沉积物——钟乳石。巨型石钟乳好似数百把利剑悬挂在洞顶,形成水洞的特色景观。

本溪水洞惊现世界罕见的蠕虫状纹理钟乳石,使水洞出现第三大特色景观。该景观分布于本溪水洞九曲银河主洞内,通过调研发现:这种景观的钟乳石表面附着大量由非常湿润的土黄色的土状物质,这些土状物质构成了神秘莫测的蠕虫状纹理,其纹理形状千变万化,有的象蝌蚪,有的象鞭毛虫……钟乳石表面的这些纹理符号分布的很均匀,而且突出,用手指轻轻反复涂抹纹理后,纹理即刻消失。这些蠕虫状纹理在钟乳石上是怎样形成的呢?一种说法是在特定的环境下微生物附着在钟乳石表面形成的;另一种说法是地表水沉积形成,即含有大量泥土的地表水通过水洞顶部的裂隙流到已形成的钟乳石表面,通过流水沉积作用而形成,究竟如何形成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