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文明联播
树起文明“坐标” 凝聚振兴力量
发表时间: 2018-08-22 作者: 已有9258177阅读
树起文明“坐标” 凝聚振兴力量
——全市精神文明建设表彰暨创建文明城市工作推进大会先进典型发言摘要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坚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大力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并涌现出一大批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典型。
    其中,桓仁满族自治县荣获2015-2017年度省级文明城市标兵称号,本溪满族自治县王家崴子村荣获第五届全国文明村镇称号,辽宁华联商厦有限公司荣获第五届全国文明单位称号,贾萍家庭荣获第一届辽宁省文明家庭称号,市第一高级中学荣获第一届全国文明校园称号,为加快推进本溪振兴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和道德支撑。
    为充分展示全市精神文明建设的丰硕成果,不断推进我市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日前,我市召开了全市精神文明建设表彰暨创建文明城市工作推进大会,以上5个获得全国、省级精神文明建设荣誉的先进典型在会上作了交流发言。今日,本报作摘要刊登,通过典型示范引领作用,进一步激发全市广大干部群众投身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的热情,为建设美丽健康幸福新本溪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辽宁省文明城市标兵
桓仁县
争创文明城市 打造大美桓仁
    桓仁满族自治县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目标,以“桓是坚韧不拔干事的恒心、仁为宽厚善良做人的品质”的桓仁精神为引领,抓全局、强基础、创品牌,推动“创城”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为加快桓仁振兴发展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和道德支撑。
    提高政治站位,凝聚“创城”工作合力。桓仁县委、县政府把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来抓,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责任分工,强化督查考核,建立了“上下联动、全域创建”的长效机制,形成了“全民参与、共建共享”的创建格局。县委领导班子坚持以上率下,充分调动起全县干部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从一点一滴做起,从一街一巷抓起,从一行一业管起,持续用力,久久为功,推动城市文明环境不断改善,群众文明素质不断提高,社会文明水平不断进步。
    彰显地域特色,提升城市建设水平。桓仁县委、县政府坚持以打造“全国最佳人居环境”为目标,大力推进城市“东扩、西进、北改”,加快建设“一江、两岸、三城”,建造了滨江公园、古韵文化街等一大批城市景观,打造了“是山是水是诗是画是桓仁”的魅力城市形象。同时,他们不断挖掘和弘扬特色地域文化,实施了五女山创建5A景区、东北抗日义勇军纪念馆等重点工程,全力打造“高句丽发祥圣地”“清王朝肇兴之地”“中国易学标本地”“国歌原创素材地”四张地域文化名片,进一步提升了城市品质内涵。
    强化人文关怀,建设美好精神家园。桓仁县委、县政府坚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突出“崇德向善”主题,月度评选“身边好人”,年度推选“道德模范”,全县涌现出市级以上“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40余人;积极推动志愿服务队伍管理规范化、活动常态化,全县组建志愿者队伍200余支,志愿者1万多人;加快推进“五大创建”,累计创建市级以上文明单位、文明村镇、文明校园80多个,建成乡村学校少年宫7所,制作主题宣传牌匾6000余块,实现了城乡宣传全覆盖,形成了全社会崇尚文明的良好氛围。
全国文明村镇
本溪县碱厂镇王家崴子村
新时代新乡村新作为
    本溪满族自治县碱厂镇王家崴子村突出抓好改善人居环境、丰富文化生活、涵育乡风文明为重点的文明村镇创建活动,不断丰富创建全国文明村镇内涵,努力提升群众文明素质和村屯文明程度。
    建设生态宜居村庄,让人居环境美起来。王家崴子村依山傍水,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优美舒适的居住环境,全村牢固树立生态理念,编制村庄发展规划,依托美丽乡村建设,建立环境卫生管理长效机制。全村道路全部实现硬化,道路两侧街墙按照仿明清建筑的形式全部统一规划,并绘制文明宣传画,自来水直接入户,1650盏路灯无死角亮化,让整个村子夜如白昼,全村道路两旁3700余株不同种类的花草树木,让每个游客流连忘返。
    推进乡村振兴发展,让乡风民风美起来。在村两委的带领下,立足本村山青水秀的旅游资源,全村大力发展旅游业,形成了团结一心、共同致富的和谐发展局面。在腰包鼓起来的同时,村民们的精神生活也需要丰富起来。为此,村两委把移风易俗作为加强乡风民风建设的切入点,制定《村规民约》,开展整治滥办宴席活动,成立村红白理事会,用民意改民风;广泛开展家庭美德建设活动,大力弘扬孝老爱亲、诚实守信等传统美德;举办“文明户创评”“十好家庭”评选,积极开展“好家风、好家训”活动,设立善行义举榜、好人榜,全村推举最美家庭典型、孝老爱亲典型20余人,典型事迹被大家广为传颂。
    开展丰富多彩活动,让文化生活美起来。村民们自发组建了广场舞队、秧歌舞队、篮球队,村里每年举办一次广场舞汇演,每年举办一届篮球比赛,每月放映一次电影,村里的4处文化广场,经常性地举行健康向上的文体活动,把浓郁的乡土气息和时代精神紧密结合,凝聚人心,激发干劲。随着党员活动室、村图书室日常管理的不断加强,村里农家书屋3000本藏书免费开放,让村民在业余时间可以补充精神食粮,提升村民的业余文化生活质量。
全国文明单位
辽宁华联商厦有限公司
听党话 做好人
打造百姓华联
    辽宁华联商厦有限公司始终以创建文明单位为动力,秉承“听党话做好人、打造百姓华联”的宗旨,不断增强企业发展核心竞争力。公司曾11次获评全国守合同重信用企业,2012年和2016年两次被评为全国先进党委。
强化党政主体责任,打牢文明建设制度基础。辽宁华联商厦有限公司始终坚持“门店开到哪,精神文明建设就做到哪”的原则。为此,他们建立了以党委书记为第一责任主体,党委副书记为组织监管责任主体,党群纪检文化部主任为组织实施责任主体,党支部书记为执行责任主体等责任体制,建立了“资源共享化、目标责任化、责任合同化、考核数据化、奖罚制度化”的工作机制,强化制度执行,坚决纠正有令不行、有禁不止、无视制度的问题。
    凝聚传播正能量,坚守精神文明建设主阵地。辽宁华联商厦有限公司成立了华联人爱心团队和华联人爱心基金,积极参加“文明我行”困难帮扶等活动,先后向干部员工发放各类爱心活动补助金150万元,救助人数超过1600人次。同时,他们坚持每年开展“身边事教育身边人”活动,掀起“选树典型、学习典型、赶超典型”的活动高潮,建立董日鸿劳模创新工作室,设立三个劳模示范岗,用劳模精神带动全员激情创新、苦干实干。
    群众性活动丰富多彩,文明建设扎实开展。辽宁华联商厦有限公司认真抓好一报一刊一栏一操一歌一练一团“七个一”活动,坚持每月编辑发行一期华联报,每两月编辑发行一期《华联党校期刊》,每月办一次先锋表率活动专栏,每天组织员工跳快乐操,每年一次全员企业文化大操练,坚持营销活动期间全员唱大会战之歌等。同时,他们开展全员立足柜台建功立业做贡献活动,打造爱岗敬业过得硬、服务质量过得硬、销售业绩过得硬的“三过硬”员工队伍,实现了精神文明活动常态化。
全国文明校园
市第一高级中学
打造文明和谐校园
培育高素质优秀人才
    市第一高级中学始终坚持把文明校园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坚持文明创建和教育教学“两手抓、两融合、两促进”,努力建设文明校园,打造特色学校。学校教学环境焕然一新,师生精神面貌有了巨大变化。
    注重师德建设,打造实力校园。在教师队伍建设上,市第一高级中学坚持实施“四大工程”,即“师德工程”“师训工程”“育青工程”“名师工程”,打造了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甘于奉献、追求卓越的教师队伍。目前,学校已先后涌现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省市劳动模范、优秀教师、优秀共产党员和师德标兵等33人。
    坚持以德育人,建设正气校园。市第一高级中学始终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并提出“守住思想阵地,筑牢道德高地,坚定信仰圣地,夯实育人基地”的“四地”目标。为此,他们通过开展“班班唱红歌”“名师大讲堂”“名人家书诵读”等主题教育活动,触动学生心灵,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借助母亲节、父亲节等节日,对学生进行“知恩、感恩、报恩”为主题的人文教育,在师生家长中引起强烈反响;通过软陶、啦啦操、科技创新等社团组织丰富学生课余生活,拓展学生视野。
    注重以文化人,建设多彩校园。市第一高级中学充分重视校园文化潜移默化的感染作用,在校园走廊开设“中华院士风采”等专栏,用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示中华民族五千年的优秀文化发展史,让走廊文化浸润思想;注重榜样示范,定期利用展板宣传学校的大事、要事,宣传优秀师生的业绩,营造见贤思齐的良好氛围。同时,教室的布置也彰显了人文底蕴,励志语录、班级风采等尽收眼底,良好的班级文化,推动了优良校风、学风与和谐校园的建设,让学生的心灵在润物无声的环境中得到滋养。
辽宁省文明家庭
贾萍家庭
立言立行树家风
崇德向善传文明
    作为在歪头山镇土生土长的普通家庭,贾萍家共有兄妹6人,在担任小学校长的父亲和一辈子做家务母亲的言传身教下,兄妹6人本本分分为人处世,踏踏实实成家立业,如今已是拥有32口人的大家庭。家庭成员有市级优秀共产党员、省级优秀教师、国家级先进工作者等,可以说是一个温馨和谐、蓬勃向上的大家庭。
    生活中,兄妹6人以“百行孝为先”的父母为榜样,宁可自己省吃俭用,也要让年迈的父母早日进城住上新楼房,一直被歪头山的老邻居羡慕称道。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家中三女儿和三女婿,为了照顾常年卧床的老父亲,汽车修理工出身的三女婿硬是学会了按摩、输液、拔胃管、下胃管,三女儿每天也是变着花样地给老人制作营养餐,在家人精心的照料下,植物人状态已有8年多、今年已是95岁高龄的老人家,不仅面色红润而且没有一点褥疮。
    兄妹6人始终牢记父母“靠谁都不如靠自己”的教诲,其中有几人都是下岗职工,但他们在茫然无措的情况下,自己想办法闯路子,养猪打工、自主创业,靠吃苦耐劳、自立自强的精神,一步步走出了生活困境。兄妹6人始终奉行“人在难处帮一把”的家教,全家从老到小都是热心肠,帮助邻里同事解决困难从来都是不惜余力,参加扶贫帮困活动也总是走在前、做得实、不留名。同时,兄妹6人始终传承“家和万事兴”的家风,多年来,兄妹6个小家庭都是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谁家有了好事,一起来分享,谁家有了困难,一起想办法,特别是“一家亲”微信群建立后,全家人会共享好文荐读,会互道节日祝福,会定期鼓励学生读好书做好人,叮嘱家人爱岗敬业,劝导夫妻互敬互爱,让这个大家庭凝聚了满满的正能量。
    父母去世后,兄妹6人一起整理了过去的往来书信,编辑成册建立了家书档案。27人参与撰写了150多篇文章,汇集成了27万余字的《亲情集锦》,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